锣鼓喧天。节假日的商场人山人海,一楼大厅里三层外三层地站满了围观的群众,似是在进行一场歌舞比赛,可我却无意欣赏。
一个人出门闲逛,一旦发现附近有一家书店,像是瞬间找到了能够消遣的地方,直奔而去。书店在商场五楼,走到门口,耳边仍然能听到那动感十足的音乐声,夹杂着往来行人的谈笑声,略显嘈杂,亦让人心烦意乱。环顾一周,店里只稀稀落落地站了几人,也许没有专程来看书的人,大概多是像我这样顺路进来,倒是少了一份刻意学习的压迫感。只见人们随意地穿行在各个书架前面,看到感兴趣的书目,随手拿起,翻阅几页后又顺手放下。人与人之间没有多余的交流,只有纸张互相摩擦的声响。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样热闹,书店总是保持着这一份独有的静谧。安静的氛围下,人们浮躁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有人席地而坐,有人倚墙而立,大家都找到了一本满意的书,倾醉于这淡淡书香。
立于书店,静思从前,仿佛一切如昨。学生时代,我也常于书店逗留,享受独处时光。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很少花钱买书,能省则省,而老师每学期又都有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对此,我只好跑去附近的新华书店。时间的长河里,这一定是我最渴望阅读的一段时光。生性内向的我从小不善与人交流,作为尴尬的话题终结者,那时的我更愿意选择去书店呆个一上午或一下午,在琳琅满目的书海里,去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这使我感到无比地放松与自在。
炎炎夏日,街道上行人寥寥,彼时的新华书店却坐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可爱烂漫的小孩,有穿着T恤和大裤衩的青年,也有刚从工地下来的泥水匠来此小憩。男女老幼,聚首一堂。不外乎有人带着避暑的目的前来,或也被环境所感染,大家背靠书架并排而坐,全神贯注地看着手里的书,互不干扰。店员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绝不会站出来驱逐。十余年前,家乡的小镇上还没有图书馆,电子书还未盛行,坐落在老街尽头的这家新华书店为爱书之人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天堂。尽管我后来也去过其他装修更文艺、更华丽的书店,我依然觉得家乡的新华书店最是充满了人情味儿。
多年以后,书店再次成为我首选的学习之地。刚工作那年,四处碰壁,离开学校,才发现自己一无所知。宿舍里,室友们正在大声谈论今天的所见所闻,说得都是些值得高兴的事情,诸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之类。对比之下,自己却显得十分落寞,几多烦心无人倾诉,翻开的课本迟迟停在了第一页。休息日,室友们一个个出门,终于只剩我一人了。窗帘还未拉开,漆黑的屋子里,只有时钟滴答滴答地在转动,一分一秒,却又如此漫长。台灯的光芒在此刻显得异常刺眼,终于再也按捺不住,我收拾了摊开的课本,去了附近的书店。
这是一家位于市中心繁华路段的书店,店面很大,足有三层。一楼设有咖啡厅,只须消费一杯就能拥有一个舒服的阅读坐位,经常有人拿了电脑在那儿办公。我来到书店的二楼,竟也发现了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宽敞明亮的落地窗前,是一条长长窄窄的桌子,坐在高高的凳子上,还可以俯视楼下往来的行人与车辆。窗外阳光明媚,对面树影婆娑,高大的香樟树散发出清新绿意,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沿着斑马线缓缓走过,186路公交车停在路口,等待着绿灯的放行。时间,突然慢下来了,这莫不就是“岁月静好”的感觉吧。回过神来,我拿出自己的课本开始复习,眼前治愈系的画面似是让人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还有机会,我再加把劲儿。
近年来,由于工作忙碌,时有加班,书店也去得少了,但我还是喜欢去书店感受阅读的氛围,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放松的生活态度,不再过分追求知识性,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不急不忙的心态,无关竞争,去看自己想看的书,去倾听自己的心声。
穿过小巷,来到一家孤独的二手书店。白底红字的牌匾在岁月的侵蚀下失去了最初的光泽,掉落的油漆使它恰如它的名字“二手书店”。门只开半边,从外看去,黑漆漆的,应该是小得不能再小得书店,可是进去之后,才惊讶于它的海纳百川,当真是印证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书店确实够小,书架之间排列紧密,中间仅能容下一人走过,但是书的种类还挺丰富,层层叠叠快堆到天花板上。在这样一个紧凑的空间里,触摸着时间留下的印记,思绪飘扬,每一本二手书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吧。不少书籍的纸张微微泛黄,页面卷边,留着前主人的笔记,字迹或工整,或潦草,引人遐想。目光转动,在一堆诗词书里,瞬间捕捉到一本《苏轼词集》,只想说苏轼的人格魅力太大了,谁不偏爱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每每读来都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经历人生的浮沉起落之后,苏轼发出了最从容淡定的感慨。二话不说,我爽快地付了钱,走出书店,继续赶往回家的路。工作一天的劳累,因为与一家书店的意外相逢,得到了治愈。
三年前,新冠疫情肆虐,一大批实体书店陷入闭店困境,根基薄弱的不得不按下永久的暂停键,实力雄厚的则通过求新求变坚挺下来。那一年,书店似乎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疫情的放开,书店也正在逐渐恢复元气。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或许它仍然处境艰难。但是,在注重精神文化交流的今天,我相信实体书店永远不会被取代,书店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逐渐渗透进我们的日常行为。倘若问我书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会说那一定是给形色匆匆的赶路人提供了一个心灵栖息的场所,是我们生命里的精神花园,给予温暖,抚平伤痛,安置我们孤独的灵魂。
假如时间倒流,我想我依然会选择在某个书店的角落安静地坐着,阅读一本书,体验一段人生起伏,在众生中去遇见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