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ICU病房很“高大上”!
你想,最生命垂危的患者都要交到这里,用最高端的仪器设备、最具拿手医术的大夫来抢救那些住在死神隔壁的病人!意思就是其他科室都束手无策了,才转到这里,那,这地方无疑就是病者生命的“诺亚方舟”了!
如果患者能活过来,那一定是对这里的医护工作者感恩不尽!不必说,他们的功劳真是大大的了不起,拯救生命者,仁者也。
如果患者不慎丧失生命,那也是情理之事——本身就是死亡线上的人了,实在救不过来,也不能怪罪医生,只能说是患者命数已到。
曾经是这么想的!
后来,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像。
这里的病与医,都是封闭状态的。家属不能像普通病房那样陪伴患者,每天,只能有一个人、有一次机会跟病人见面,时间半个小时。之外,家属每天有一次机会面见医生,问询病况。
而且,医生与家属的交流,是隔着橱窗的,就像银行那样各自在柜台两边说话,有时厅里人多,女医生说话又小声,根本听不清楚。而且是医生喊号家属挨着顺序进行,想多问一下都感觉勉为其难。
普通病房的话,医患之间的人际接触与交流,面对面不说,你可以看护士在床边操作,也可以多问医生一些情况,相当于知情权力和范围都大的多。
退后一步假设说,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说话不合时宜,家属是可以跟他们理论的。可是,在ICU这里,你隔岸观花,被挡在病床和患者“千里之隔”的那一边,啥都不明就里,每天听些只言片语,看得迷迷糊糊,真有什么问题,你连证据都取不到。这里都是生命垂危之人,每天探视者只能有一人,还不准你拍照去给家里人看看生病的亲人!
幼儿园都要求安装监控,让家长随时查看孩子在校情况,为什么这里就不能装监控?这里的患者,都没什么意识了,高危、昏迷,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比三岁的孩子留在学校更让人放心不下!
生病,本身就是不幸了,在一个没有亲人陪护的地方,被封闭管理,可以理解其中缘由,但是,能不能多点人性的温度,让失去尊严的身心,尽量得到一点温情的补偿?现代智能技术和服务行业日新月异、日日技术精进,可是,人文情怀在哪里呢?
看过一则旧时代老年人被寄放在窑洞里等死的传闻,那个窑洞叫寄死窑。如果高度病患者得不到应该的尊重与人文的温度,放在特定的某个地方,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很冷漠!类比那窑,又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