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 星期二,晴22度,永年广府,甲辰龙年进度183/300,累计空缺50天。
你好,我是宁辰,杨氏太极拳第六代弟子,师从杨振河先生;欢迎来到我的太极日记。
第一次上师父的集体课,看到那么多师兄弟们一样被师父的法眼挑来挑去的心里舒服多了,不是自己只有这个问题,都有,主要是老师的要求太高了,按照1000分的标准要求一个只想学习60分的人,两者的预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层次上。
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吧,左右分脚转身蹬脚左右脚手要沉一下,然后高高的分上去,师父说杨澄浦大全手沉到裆部,往上从头顶分下来,意思就是空间感很大,从高处落下来一沉,是个发力的点。
还有其他很多,需要慢慢消化,不一一举例了
补充一下昨天的内容,今天又细化了一些, 多了一些数据:
起势:松腰曲膝开步没有下蹲,双手往上抬起来掌心朝天(这叫阳气上升),上升到胸部位置后向自己面门的方向高高的推出去,两掌间距一掌,然后沉肩坠肘落下来(捋中带按),一直落到肚脐附近后才屈膝掉档右转腰重心全部落在左脚,身体平直,目视西南 45度,双肘撑开,两掌指间相对。
第一式蓝雀尾:
右转腰微扣右脚重心转移到右脚,双手大范围划立圆(双手是你的翅膀)站起来,双手上下相对,然后屈膝降低重心,双手向下松沉,右掌手都伸到右胸前面去了,左掌由掌心向下松沉到裆部位置掌心朝内保护裆部,这个过程是左脚往外迈脚的(整个身体都是往下松沉的状态,手往下,一个腿重心下降,一个腿迈出去),落脚跟了后,边后腿边左转腰,双手拉开,掉裆送后手(因为掉裆导致手势相对的变高了),捋势。
重心后移,右转腰,腰带动手,右手顺势划大圆伸出去(西南斜角45度划半个圆,注意整个过程手是在肘前面的),然后左转腰,随着左转腰腰带手,右手回到胸前,找左手找到左手搭在左手上,左手则是轻轻的往前探出去(探的手是很轻柔的),转身完毕搭上以后才蹬后腿,挤出去,挤的方向是后脚蹬的方向(怎么判断记得方向对不对,对手一推你,力量能传导到后脚就是对了,如果一推你你倒了,就是方向不对,散了,这个应该就是老师说的合劲,节节传导,足 腰 肩 肘 手节节贯穿),然后继续左转腰双手分开(一手在跨部,一手肘90度的样子朝天),提起来右脚, 然后在右转腰,双手大范围划立圆(双手是你的翅膀)飞起来,双手上下相对,屈膝重心降低两臂松沉(大圆不断的变成小圆),然后右转腰蹬后腿,用转腰的来带动手臂运动(想象腰是一个磨盘,腰做平圆运动),手臂是不动的,用师父的话说是撒渔网的感觉,捋和挤和刚才的相同。
双手散开的时候往面门前方送到极致然后分开,两掌心相对,然后回移重心一段过程后左转腰双手保持不动,腰带手,右转腰腰带手,肘下沉此时重心完全坐到了后腿上,然后蹬腿推出去,推出去是靠后脚让手臂推出去的,不是手臂自己造一个推出去的动作,这是两码事。
说了我很大的问题就是膝盖晃来晃去,找不到发力点,以海底针转扇通贝为例,站起来后重心下降左脚迈出去,右腿直接往前蹬就行了,我自己现在有一个往外撇的动作,很不好,自己复习的还以为这是好事呢,自己跨开了呢,结果反了…太极这个东西呀跟算命一样,国学的东西就是玄学,给人感觉玄学的很。
廖墨香有一个观点大体意思如下:
西方的预测技术是有流程的,按照流程走及时不同的人操作都有一个很好的确定性,中国的预测学很依赖个人的能力,这就导致结果千差万别。
这个套用到太极上也是如此,功夫高的人相对新手,没功夫的人就是玄学的存在,不能断定他的标准和判断在哪里,再加上一部分人不善表达,他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习练到这种程度的,给你的答案确定的标准和流程作为参考,只能给你一个字“练”,整的人完全云里雾里,在如此反人性的高度不确定下自然被大众所认为是玄学也不足为奇了,觉得可以把握的,有标准的西方学习思维是科学。
在很多人习练了一年,2年后依然没有感觉,可想而知这个过程得劝退多少的人!唯有一部分可以言传身教的人可以坚持下来,可是武术这玩意有讲究一个天赋和悟性,坚持+天赋+悟性=高手。这三者组合起来概率得多低,本来基数就很小,能出苗的更可想而知了。
武术发展不起来是有道理的, 估计国家推行武术体操化,也看清了这点,相比体操有标准衡量,武术一下就去掉了很多玄学成分,加入了很多科学了。
也有点怀疑自己的想法了,谁知道自己的太极之路是不是扑入一个空门呢?是会误导很多人?还是会帮助更多人看清一些东西?
以后文章都加上一句话吧。
以上内容观点为个人学习心得和感受,仅供参考。欢迎拳友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