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

《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这本书,说的是我们怎样从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情绪来找到背后被隐藏的,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而这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心灵深处的最对于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而找出隐藏在后面的大象,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更加提高。具体来说。这里,这里面有一啊,

生活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事后一想又有点不解,刚才怎么发那么大的火呢?

这里扰乱我们平静情绪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就是“蚊子”。是什么让我们情绪暴起?难道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吗?当然不是,它只是个导火索,真正让我们急的是藏背后隐藏的那只大象。

大象具体是什么呢?

究其本质它是我们内心深处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我们需要被满足的基本需求包括哪些呢?

稳定的人际关系、被重视和关注、受到平等和公平的待遇、情欲和性欲、安全感、好奇心和独立自主。

拥有这些,就能够让我们内心感到平静、快乐。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词:生活质量。我们经常说要提高生活质量,这四个字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它应该不仅仅是吃得好一些穿得好一些那么简单。

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

我是否关注我的核心需求以及身边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我是否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坚定捍卫我认为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在多大程度上被他人的期望所影响?

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需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哪些没有得到满足,这对我来讲有多重要;了解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这两点能帮助我们把精力和时间花在真正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事情上,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少去做这些考量,而是出于惯性去做一些事情。

那么,怎样去寻找我们心里的大象,找到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呢?

有几种方法:

第一,生活中的蚊子。

第二,引起我们激动情绪的事情。

第三,痛点。

第四,自我保护程序。

在我们的需求受损时通常会采用自我保护程序,最常见的是逃避和攻击。这是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有时候也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扰。

有一个词叫“情感绑架”,就是强迫他人满足自己需求的做法。

没有考虑到对方的需求,对方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时,会让他感到内疚。这种贬低他人的做法不会有太好的回馈。要想和别人好好相处,就要把双方的需求都考虑在内。

第五,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

在情绪暴起时,我们会发现看待自己和别人会与我们感觉可以掌控人生的时候不同。两种情境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当情绪上来时,很容易感觉到自己一无是处。这时可以有一个小小的练习,尽可能想自己的长处,想积极的一面,让自我认知产生变化。

我们经常说一念成魔,一念也成佛。我们的想法很多情况下只是可变的设想。回想那些让你很自信骄傲的情景,你成功完成了哪些挑战?想想周围人对周围人对你的正向评价,就可以恢复正常的自尊水平。

再思考一下,在两种情境中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可以看出来,当触及痛点时候与感觉自己充满力量的时候,我们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方式也和正常的时候是也是截然不同的。

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对自己和别人都会更宽容更放松。

第六,生活经历。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找到大象的途径。我们尤其是在小时候,会感受到恐惧、羞耻、无助、不公平、愤怒和孤独等各种情绪。出于本能的保护也会压抑我们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对这些感受的掌控感。

如果我们在当下面对小事时的体验与从前的感受相同的,就试着接受这种感受,意识到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不再是无助的孩子,你有更多的选择去应对一切。

如果在当下面对小事时的体验与从前的感受不同,可以想一想过去令人沮丧的情况下,做什么会让你感觉良好,给你的需求起一个名字,这时我们的心头的大象就从隐藏的变为可见的有明确形状的大象了。

它对于我们来说就不再是未知的、充满恐惧的、要逃避的东西,而是帮助我们认识到危险、知道关键时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聪明的大象。如果采取适当的行动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生活就可以变得更加积极美好。

内心平衡:包括两点。

第一,认识到哪些基本需求对我来说很重要,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第二,就是调整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比例,提升对生活的满足感。

书中还提出了应对突发情况的七条建议。

当你触碰到一个痛点的时候,第一,有意识地觉察到内心正在发生变化,用语言表达出你的感受。比如:我感到此刻有点不安,受伤。

第二,积极肯定当前产生的感觉,不需要去控制它。

可以说一句自己编的,谁都听不懂的奇怪的咒骂,第一波情绪让它过去,愤怒后面可能隐藏这恐惧和悲哀。接受并且体验这种感觉,仿佛在接触和碰撞自身。

我们有时候会对此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我们都有过身体碰撞到物体的感觉。我们允许自己的身体碰撞,为什么不能允许心灵发生碰撞?

第三,不要对自己有太高的要求,不要要求自己表现得很冷静,你可以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绪。

第四,第一次爆发之后,尝试着后退一步,把自己抽离开来重新思考刚刚发生的事情。回想起一些让你感到幸福的时刻,坚决友好地说出来你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

第五,引发激动情绪通常是两个人的共同作用,并非一个人单独的责任。不要让你陷入受害者和受害者的指责模式了。

第六,对旧有的自我保护措施已经驾轻就熟就熟,将注意力转向以解决问题为导线的替代思维,去对抗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选择不再是回避或者是盲目的攻击,而是选择澄清和坦然面对。

第七,就是把感受和需求联系起来。想想你的长处,这会提高你的自信心。

前面我们说过,当我们遇到情绪暴起的时候,往往对自己的看法会有所改变。这时最需要给自己加油鼓劲提高自尊的时候,让你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差。

当面对我们的痛点的时候,我们如何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案呢?

第一,要关注自己的感受,即使他是不愉快的。

第二,尊重自己的需求,要尊重他人的需求。

第三,检查你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否在当前情况下有效。

第四,检查自己的自我保护程序是否有效,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要达到内心的平衡,我们需要做一些善意的回顾,追忆快乐的童年时光,告诉我们其实过去并不像曾经以为的那么糟,有很多的幸福被我们曾经忽略了。

同时要关注自己内心受伤的小孩,告诉他你是一个成熟、勇敢、自信的成年人,你有权表达真正的感受和需求,你已经远离了曾经的生活场景,不再受那时的束缚,而且拥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多的掌控力,让内心受伤的小孩挣脱束缚,重新获得自由

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需求,做出一些改变,将重点放在那个你特别重视的需要上。

这里呢,我们可以创建一个需求四方形,就是每个需求都不是事情的唯一衡量标准,总有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需求与之对立。我们需要对两种需求给予均衡的关注,才能达到一种平衡。

比如说,我们想寻求安全感,但是安全感过头了,没有变化和单调的生活又满足不了自己的好奇心。所以,这个两个需求是会产生冲突。

同时每种需求又有两个极端的处理方式,一个是有效的表达,一个是无效的表达。比如这些安全感的一端是找到适当的处理方式,另一端无效的表达是必须随时控制一切。

我们需要在两种对立的需求和需求的两个极端之间去保持平衡。

当清楚地了解这些,蚊子就是蚊子,大象就是大象,我们所做的事情与我们的能力、价值体系以及真正的需求就越来越一致,幸福感也就越来越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