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宁静无以致远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少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成为孩子的榜样。
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读到以上话语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好有道理,换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明觉厉,仔细想想又好像听到一段废话。我常常对我们班的孩子们说,我们读书要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读,与作者交流,形成自己的想法。我相信这本畅销书已经影响了很多人并将会影响更多人,但多年来那么多人学习也不见第二个雷夫,说明经验不可复制,只可借鉴。
李政涛老师在教育常识里说:今天的中国学校,已经过于忙碌热闹了:稍有所得,就忙于展现;稍有亮点就忙于宣传;稍有成绩,就忙于登报。
面对经历生长躁动的生命,教育者最怕的是自己的心灵也随之躁动,教育者的躁动也会传导至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引发他们更大的焦躁。
教育应该是一项静悄悄的事业:静悄悄的校园,静悄悄的课堂,静悄悄的生长,静悄悄的教育,是教育本应有的原貌。
无论是读书还是教育都应该是一件长久的事,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事。我们今天付出的所有汗水,不可能一定会在明天就迎来收获,今天看完这本书也不可能给我的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人们常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唤醒需要机缘,需要灌溉。
雷夫老师在信任取代恐惧的中谈到一个例子:
我有问必答。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
仔细想想,以上的内容我们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也许还会觉得自己可能也是可以做到,可是我们真的能做到吗,或者说真的做到了吗?
在一次访问中,一位学生艾伦告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随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又听!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扪心自问,能做到这个真的不简单,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但是我真的做不到。
看到这些我又突然明白看为什么会出现前面的想法:觉得它说得好有道理有觉得它说了一句不要钱的废话。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再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好好思考,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多学习,才能有所改变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