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抚养》(五)

关于《心理抚养》一书的阅读,已经接近尾声,我对这本书的结构编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本书的前面一大部分在讲理念方面的内容,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抚养。后面一部分则是实践方面的,也就是教我们如何进行心理抚养。

只是,有些理念认同起来很简单,但是却难在不知如何是实践。正如我非常认同心理抚养,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操作一般。所以,对于此书的实践部分,我想好好地整理和消化一番。

行走在外,我见过很多类似这样的事:一些小孩子当着父母的面撒泼打滚,一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样子。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当时我也没在意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管教自家孩子的。但是现在不同了,有了小满之后,我必须得提前学习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对小满进行管教,争取杜绝出现那种撒泼打滚的行为。

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呢?李玫瑾教授给出的意见是:管教角色不要越位,父母优先,家中任何一个人在管教孩子时,别人尽量回避。

关于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现在的小孩子其实都很聪明,也很善于察言观色。如果孩子在被爸爸妈妈教育时,旁边还有其他人帮他说好话的话,那么孩子可能越闹越凶,这样的管教是丝毫达不到效果的。更加有害的是,旁边人的这种做法无疑会爸爸或妈妈的威信,这种威信一旦被破坏,尤其是持续地被破坏,那么爸爸或妈妈终有一天会在孩子面前威信全无。如果孩子能沿着好的方向发展,问题还不大。但是倘若孩子沿着不好的方向发展,那么爸爸或妈妈想管也无能为力了,因为她们在孩子面前已无威信可言。

好了,明白了一对一管教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一对一的管教呢?李玫瑾教授给了我们四个“不”原则。

第一,不能动手打孩子。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打孩子,会让孩子绝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也会让孩子形成冷漠残酷的性格。

第二,关上门也不能骂他。骂人本身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也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示范,因为他们以后看见别人犯错了,也可能出口成脏。

第三,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给他讲道理。孩子哭闹时,再好的道理也等同于噪声,多说无益。既然如此,便静待孩子安静下来。

第四,不要走开,把他一人关在屋内。这样做,既可以表明你的态度,说明我在等着你好好沟通;这也在确保孩子的安全,防止孩子作出一些过激行为。

做到了四个“不”,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坐他对面,或盘腿坐在他跟前,看着他哭,甚至可以笑眯眯地看着他哭,让他痛快地哭一次。

我想,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在经历了上面的几个步骤之后,还是愿意好好和父母沟通的。所以,上面这四个原则,在我看来不仅可以帮父母取得良好的管教效果,还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让他们明白打人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完李玫瑾的《心理抚养》这本书,让我对作者及作者的母亲肃然起敬。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是著名的犯罪心...
    陈瑾131419阅读 742评论 0 4
  • 作者:李玫瑾 摘抄: >> 人所有的心理表现必有相应的经历和环境。 >> 因为决定一个人有没有“人味”,要看他对人...
    甜甜的小可乐阅读 1,516评论 2 4
  • 李玫瑾教授指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心理抚养的关键:首先是建立母子的依恋;其次是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性格培养...
    弯月牙阅读 1,685评论 2 24
  • 这两天因为我妈去诊所输液,坐那一上午刷手机又太无聊,带着书过去,把梁老师推荐的《心理抚养》这本书看了一遍。 《心理...
    Annie刘阅读 574评论 0 1
  • 作者:李玫瑾 本书重点阐述早年家庭养育中的“心理抚养”和“心理教养”,这两种心理养育将奠定人一生的心理基础。 关注...
    小象漫步ING阅读 1,08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