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十分重大!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形式上奢侈,不如人们真心悲戚。”
感悟:简单的问题却道出社会的根源,礼之本?类似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恶?这些问题引人深思,自省,引导我们走向未来,可谓“大哉问”。那么发自内心柔软自然的感动才是我们礼的根本,社会秩序的发端。所以我们对于祖先的祭拜,关键在于表达内心真正的感恩,而不在于外在奢华形式。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偏远的外邦小国即使有君主,也比不上中原各国没有君主。”
感悟:结合《论语》前后篇章,我也赞同樊老师的解释,孔子对于华夏文明有着充分的自信。
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氏准备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天啊!难道泰山会接受他们的无礼朝拜吗?他们还不如林放懂礼啊!”
感悟:礼节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孔子至始至终都在强调礼,有些礼看似呆板迂腐,却有内在本质的意义,祭泰山是天子的事,诸侯却想去做,并不是诸侯对泰山有敬意,而是体现出了野心,虚荣罢了,孔子一眼就窥到了内心,令人佩服啊!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要争的话,那就像射箭比赛一样:赛前互相行礼,赛后互相举杯饮酒致敬。这样的竞争,真有君子风度!”
感悟:孔子的人文思想和追求无限游戏的理念表现得淋漓精致,君子之争,不是为了争高低,而是为了展现君子的风度,相互谦让,取长补短,把射箭的水平提高,就像我们现代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一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了人类共同的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