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35 11兵势篇:部下强不强,责任在领导2024-05-30

前面学到,决定做一件事前,需要确定一个核心策略时,有三个注意点:形、势、情。形属于外界的部分,不可控。对于带兵打仗的将军而言,『势』是可控的,势分为两种,一种是「造势」即“形成某一种势”,另一种是『任势』即“运用这种势”。

兵有三种势,分别是:气势、地势和因势。简单地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手下人的气势(精神和实力两个层面),具体体现为战斗力;二是地形上的优势,这里的关键是鉴别力,即能否看出价值;三是因势,这是外界不可控的部分,需要随机应变。

《孙子兵法》:“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华杉老师讲道:“善于作战的将领,靠势不靠人,关键是形成势,在什么样的势下面,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讲任势主要就是说, 人是靠不住的,势才是靠得住的 。善于射箭的人不是靠练百步穿杨的本事,而是靠能摸到敌人眼皮底下再射。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其势险,其节短”,能摸到敌人的眼皮底下,在很近的地方,这就是势,谁都能射中。军队是整齐听指挥,还是说乱成一团?士兵是很勇敢,还是很胆怯?战斗力是强还是弱? 责任不在于士兵,在于将领给他们造的势,这就叫任势。 在井陉之战里面,韩信是每一步都造好了势,而且他造的势就好像修好了这个水渠,每一步他的兵都在他的水渠里,在他设计好的时间、地点,冲向敌人,势不可当。而赵军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势,那就像一盘散沙。”

我在这里体会到,「势」就是水渠的渠,就像在作战前要提前挖战壕一样。领导者的工作是规划战壕和水渠,士兵的任务是按照将军的规划,把战壕挖出来,然后在里面等着。等待作战开始的瞬间,士兵就像水渠中的水一样的存在。

战壕怎么规划,水渠怎么挖,水就往哪个方向流。造势就是,把渠的线路提前挖好,然后等水来,水来了,水渠自然而然也就成了。

领导者要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