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参加了“聚焦统编本,把脉新课堂”全国小语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专家老师们通过讲课和讲座两种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部编版这套教材。这套教材作为我们祖国的基本教材,承载着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光辉使命,其重要性不可小觑。
参加了研讨会后,我对部编版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我们来思考“我们该教什么”和“我们如何教”这两个问题。
我们先来了解建构主义的四个重要观点: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只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知识是动态的,可以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时候,知识并不能一劳永逸地使用,需要更新和创造。
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过程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倡“情境式教学”和“合作学习”。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经验不容忽视,已有经验值得尊重。但学生之间的经验又是不同的,具有一定差异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身上的发展潜能,重视他们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同时不应该对所有孩子一样的要求,因为学生们具有差异性,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
4、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具有三种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主动建构性。
学生学习不是直接从老师手上接过知识,而是在老师引导下去概括、综合、重组和转换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2)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小伙伴直接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
因为学生之间经验的差异性,交流合作学习可以丰富知识和增加经验。
作为共同学习的共同群体,社会互动的合作讨论、交流共享的学习,非常重要。
(3)情境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从情境性的、可以具体感知的活动中获取的,而不是干瘪的符号或词语。
实践出真知,情境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创造知识。
思考1:“我们该教什么”
在我们学校,既要依托部编版夯实基础,又要通过全课程塑造观念,就算是在教育领域摸索了十几年的教师,也会感叹:“语文要教的太多了!时间怎么也不够。”以及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我认部编的课程内容,我们主要要抓住“重要性,挑战性,相关性,趣味性”这个四个特性。
一、重要性
何捷老师在讲座中提出:“凡属于人类公知,尽快地教给学生,才有与人类对话的权利。”部编版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元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关键的学习策略、应有的学习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知识、能力,策略和习惯容易被忽视。然而,策略是方法与路径,习惯是持久的战斗力,是“终身学习者”的核心因素。例如,学会了“如何提问”的策略,才会收获思考的技能和研究的技能;习得了阅读的习惯,才会在阅读中持久的汲取营养。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训练场,直接影响着孩子初高中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二、挑战性
学生的学习内容要扩充学生已有的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他们已有的能力和理解。也就是专家们提出的“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教了也教不会的不教”。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是我们在选定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收获学习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三、相关性
1、连接过去与未来。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知识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通过学习的建构。部编版教材每个年级的主题中,存在着内部的关联。 “为未来而教”的观点,告诉我们我们所教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2、连接生活与自我。学习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应该注意的是就外部信息本身而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有链接了学生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才有意义。
四,趣味性
充满趣味性的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感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细读部编版小学语文的每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充满趣味性的。讲有趣的课文上有趣,将不太有趣的课文以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是老师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思考2:我们如何教
何捷老师提出:学习,是否在这个课堂上是否真正的发生,首先看目标是否明确,其次看检测系统有没有建立,最后看结果的呈现是否达到已定目标。
我们如何教,才能让学习在这个课程真正发生?
何捷老师给出了四条建议:
1、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目标,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单元目标为指导。每册的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例文和交流平台之间的关系。
2、核定本课教学要点;每一篇课文有它独特的价值。老师要认真研读课前导语、课后练习题,根据这一课的教学要点设置教学活动。
3、注重教学过程侧重;真正的学习,重视过程的推演,而不只是结果的呈现。语文要素融于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要素生发于语文学习的温床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4、学习结果一课一得。教学目标越精练,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更能够得以实现。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1、评估方式的多样化。从只重视诊断性评估到将前期评估和形成性评估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在前期评估中,我们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在形成性评估中,我们了解到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感兴趣的地方,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依据。
例如,我将课后听写改成了课前听写,全班都会写的词语,就不需要再抄写,少部分人错的词语需要抄写,大部分人不会写的词语在课堂上需要讲解再加抄写。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重视形成性评估,将学生的部分作业作品化。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估。
2、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建构他们的知识和理解。
3、重视反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反思的过程也是整合新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体验情绪或生理反应,通过感官映象或分享意义建构来反思他们的思维,反思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重新思考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利用已有知识整合新学知识的机会,许多时候甚至还给我们提供了为下一个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策略的机会。
以上只是我个人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对统编版教材的一点点总结、提炼与思考。在未来的岁月里,关于“我们教什么”和“我们如何教”的问题,我们将继续探索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