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与利用“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是学历案的构成要素之一。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
一、何为“学后反思”?
(一)“学后反思”的概念
反省思维就是“对于任何信任或假设,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学后反思“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学习经历,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表现的解析和修正,进而完善知识建构,发现自身问题,寻求补救策略,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学后反思”的基本特征
一是实践性,它是学生经历了课堂实践后,对自己学习实践的总结和梳理,即反思源于实践。二是针对性,它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结果的一次诊断,判断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还存在什么问题没解决,即反思针对经验与问题。三是交流性,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通过“学后反思”这个平台反馈给教师,进而通过教师与同学分享,另一方面也可以诉说自己遇到的困难,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即反思是一种可传播的信息。
(三)“学后反思”的意义和价值
“学后反思”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延伸学习经历,拓展学习过程;二是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元认知水平;三是让学生学会知识管理,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对教师而言,通过“学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通过常规途径难以获得的学生困惑,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后续帮助;可以更多地收集到学生的一些创新观点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课程资源。
二、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学后反思”
(一)引导学生明确“学后反思”的意义
首先明确反思能力的提高是学习力的重要方面,其次说明“学后反思”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课堂、与他人分享,最重要的是能培养自我批判的意识。
(二)帮助学生明确“学后反思”要写什么
明确指导语:一是对什么进行梳理和总结;二是查找问题、记录和指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提出需要寻求何种帮助;三是分享经验,即自己的哪些东西值得与他人分享。
(三)通过反馈提高学生“学后反思”的撰写质量
分享好的写作案例,指出存在的写作问题,指导改进。
三、如何利用“学后反思”
(一)收集信息,诊断学情
教师通过“学后反思”回收的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经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分享经验,促进学习
学生中蕴藏着很多好的想法和经验,这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想法和经验记录在“学后反思”中,然后收集后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将其提供给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对“学后反思”的切入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学后反思”呈现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后反思”进行批注,肯定他们的反思成果或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