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对今天的课程重度表白:情绪观照练习已经做了一个多月了,知道它很重要,也知道它很神奇,尽管老师屡次讲解,自己始终觉得有那么一点点迷离迷糊,总是无法看到内心最深处的感觉。
这两天在老师的指导下,抄写了《接纳》,也看了几章《活在当下》,再结合今天的课程,慢慢开始有点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反复轮回状态了。
首先,以前对自己的第一个念头理解不准确,不知道它是用来干嘛的,所以总是需要思索斟酌一下再去写,其实在思索斟酌的时候,小我已经进来干扰了,已经不是内心最底层的判断了,已经失去了面对真我的机会,没有从最深层次挖掘自己,也难怪情绪总是好几天歹几天。
其次,不懂得如何挖掘核心需求。开始总以为核心需求是自己想要怎么怎么样,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条件来满足自己什么,从没想过要获得什么东西,得先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吸引力法则吸引来自己需要的。
再次,以前对情绪反应和应对模式的理解太局限化了,以为只有那有限的几个词才是对的描写,结果总是有词不达意的感觉,无法精准的描述自己的感受,总是有点强迫自己接受不太准确的评价的感觉。
现在好了,经过艾欣老师如此详细的讲解,心里很透明了。这是不是觉察力有所提升了?
具体事件:今天早上陪孩子做战舰拼装,朋友家妞妞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子,跑过来就抓零件,儿子急的像护小鸡的老母鸡一样,没让拿。
情绪反应:理解、尊重孩子
应对模式:观察者
情绪观照:自己静静地在旁边观察孩子们的处理方式。内心很平静。
第一念头: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心爱之物的权力,用教孩子学会大方分享的理由要求孩子割爱是最不人道的教育理念。
核心需求:每个人都内心具足,能量满满
反思自我:以前总是要求孩子和别人分享,也不管是不是孩子最在乎的东西。用道德的名义强迫孩子把自己最在乎的东西分给不懂珍惜东西价值的其他孩子的做法是不对的,反思自己,有时忍痛割爱的感觉能让自己难受很多天,同理孩子。
另外一件让我很有感触的事是:叔叔家的孩子,我的弟弟二十七岁了,因集体诈骗被拘留了。这孩子毛毛糙糙,总是有让家人操不完的心,以前我也和家里所有人一样,觉得他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一辈子就这样不会有什么作为了。可是现在我似乎能看到孩子内心的孤独,因为爱的缺失,总让他不停的向外寻求关注,有时甚至用偏激手段。
我觉得能让这孩子回归正常的不是道义、不是伦理,而是爱,只有给他足够的爱,让他从内心觉得自己精神无比的富足,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