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这本书中说人的大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本能脑人和动物都有,爬行动物只有本能脑,因此只靠本能去生存,哺乳动物有情绪脑,有喜怒哀乐,而理智脑只有人才有,所以人被称为万物之灵,理智脑发育的很晚,只有到22岁才逐渐成熟。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自己在青春年少时犯下的一些错误,做过的一些错事了,因为认知不足,即使时间倒退,我们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而一个人到了22岁以上,就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了,因为已经拥有了理智。
在22岁之前,我们需要别人的提点和帮助,需要他人帮助自己做出决策和规划,避免人生走弯路。
但是22岁以后,就要自己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了,需要自己去做出决策和选择,这个时候,如果他人还要干预,那就会引起当事人的厌烦。
我们不希望别人过度介入自己的因果,我们也要控制自己不要过多介入成年人的因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命运,打破这种因果可能就会遭来埋怨,甚至惹祸上身。
24岁的江歌过度介入刘鑫的个人生活,刘鑫没地方住,她便一直让其住在家中,即使刘鑫不倒垃圾江歌心生不满,也从来不抱怨,甚至在刘鑫和陈世锋之间当传话筒,最终被丧心病狂的陈世锋杀害。
对于刘鑫来说,她是一个有理智的人,就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承受属于自己的因果。
即使她去寻求江歌帮助,念在朋友之间的友情,江歌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但不能大包大揽,将刘鑫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人与人之间,即便是关系最亲近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彼此一个舒适的相处空间。
父母对于二十多岁的子女同样如此,不要过度去干涉子女的人生,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因果,不要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事事都要为子女谋划,如果子女愿意听从还好,如果子女的内心是抗拒的,那只会遭来抱怨,他们不会因为父母帮他们选择的人生道路而心存感激。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放下一些助人情节,尊重他人的命运,因为你不知道他(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你无法对对方的人生经历感同身受,你可以不理解这种做法,但要尊重其所做出的选择,至于结果会怎样,由当事人去承担。
我们不是救世主,只是普通的个体,只有先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有资格为别人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