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今早的一篇文章,感慨良多。文章内容是分享一个程序员因为保持阅读与写作,最后能力萃取,技能迁移到新领域的经验分享。
我特别认同他谈到的那句话:我从不认为我只是一名程序员而老老实实的只是每天编程,相反,不断的涉猎经济、金融和历史等领域,每天保持践行和分享,慢慢的思考越来越深入,逐渐从一个学习者转变为知识分享者,量变引起质变之后,能力萃取和迁移,成功进入到新领域发展。
我对他的经历感触尤为深刻的地方便在于,他和我的认知,践行和转变太相似。在过去的五六年里,我也从不认为我只是一名工程师,每天只是盯着图纸和项目。
尤其是多年前BIM软件问世之时我就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处行业在未来被边缘化的大趋势,当时很多资深老师都信心满满的认为不过一个噱头和概念,普及还早着呢。
可是科技进步的速度从来都不以个人的认知与期望去发展,正如一心堂和健之佳多年的分庭抗礼从未想过会被一个叫淘宝的软件瓜分市场,同样始料未及的还有银行、菜市场以及整个中国的实体商店。
所以,我如饥似渴的保持着对未知领域的涉猎,除了《得到》上面的经济、心理、科学、社会、历史、人文等等专栏,也在其他平台跟学不同的课程,自己断断续续的坚持着听书阅读写文的习惯。
直到身边的小伙伴渐渐从纯理工科的工程师们慢慢转变为各种策划主持、律师老师咨询师等等人文领域的优秀人才时,而我居然也能很好的融入其中,甚至非常享受的时候,我知道也许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多年通用能力的打磨也让我在面临转行和跨界的时候有了同行无法理解的底气和自信。
从未有任何一个时刻像这样感激过曾经如此努力奋进的自己。
有时候看着工作中更加年轻的小同事,每天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就放心的闲聊购物游戏刷抖音,我会莫名为他们感到隐忧,但却不知从何开口。一想到曾经奋进的自己还未开口,就已经让很多人焦虑与不适,开口劝说的尝试,让我关心的小伙伴们心生反感与逃离……
自此,我深刻的明白,在自己未深刻觉醒保持学习的重要性且无法享受其中时,任何人劝学的苦口婆心仿佛就会是一种诅咒。
好吧,我又该修炼自己的“止语”了,那样的心焦只能同样用今早看到的一句话安慰自己: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
也罢
愿莘莘学子不只少年。
盼笔耕不辍不止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