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如何塑造人类的历史进程?我们对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又是如何随着人类发展而演变的?
关于什么是“情感”,搜狗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在《人类情感史》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情感”是一种途径,是人类通过自身的经验来了解自身在特定情况下感受的方式。
作者理查德·弗思-戈德贝希尔是剑桥大学哲学硕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情感史中心研究学者,英国高等教育学院院士。
弗思-戈德贝希尔博士是一名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心理学、语言学、未来学和哲学领域的独立研究员与顾问,被公认是世界领先的研究厌恶与情感的专家。
《人类情感史》讲述了各个时代,人们理解情感的方式,以及情感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人类情感史》分十四个章节,涵盖从古希腊到人工智能时代的一切,从冈比亚海岸到日本群岛,到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再到美国的崛起。
01柏拉图的情感观
柏拉图认为情感是灵魂的扰动,是由外部事件或知觉感受引起的涟漪,它使人失去平衡,扰乱人的安宁。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包括三个部分:思想灵魂,欲望灵魂和激情灵魂。
要成为真正有德行的人,就必须追求思想灵魂中更高层次的善。
比如苏格拉底被捕后被判处死刑,虽有机会逃走,但他不愿违背法律,他认为违背法律就是违背正义、违背美德。这就是最高层次的善。
柏拉图的情感体制就是一种信念,相信更高层次的善,并不是屈从于情感。
02佛教的情感观
佛教徒的信仰体系植根于佛陀对情感的理解,以及他“摆脱一切欲望”的欲望(这个特殊的欲望不需要摆脱)。
最终,情感对佛陀的影响也塑造了亚洲的大部分历史。
03美国的情感观
《独立宣言》宣称美国公民拥有三项不可剥夺的权利,即每个人都享有生命权和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是一个致力于将自己,建设成为追求幸福的国家,而这种幸福就是对财富的渴望。
写在最后
理查德·弗斯-戈德贝希尔借鉴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艺术和宗教史的观点,用一场贯穿古今、跨越东西的旅行,带领读者领略情感在人类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人类情感史》阐释了对情感的看法,以及情感本身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人类和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