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小学往事》学生应该怕老师吗?

  我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怀着初为家长的新手心态写了一个回忆的系列《北京胡同小学往事》。一直有人翻着看,尤其很多不知名的校友回头率甚高。他们或许从那些熟悉的年代和人物故事中,吮吸着这坛味醇的老酒。

  最新收到一个校友评论说,美术曹老师真是个好老师,有为人师表的良心,喜欢他+1。其实真善美和假恶丑,沉默的大多数都看得明白,只是不曾发声而已。那个校友诚挚的评论忽然引起我的疑问:学生应该怕老师吗? 我疑惑。

  儿子应该有怕他的老师一点点,我曾经也有过怕的老师。前面这位被我们学生高调赞扬的美术曹老师,我要高调说出他的名字:曹小宝,他就是一位“怕人”的老师。他的外貌和名字正相反,是一位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的粗壮男士,一位有才的东北老插。

  说话声如洪钟,从气势上就压倒一片,我小心翼翼地遵守课堂纪律,怕被他点名批评。记忆深刻的有一次,曹老师让学生画动物,同学们基本都是呈上甜美可人的小动物作品,我画了一只蠢笨的大猩猩,交作业的那一刻我后悔了,老师一定骂我审美有问题。

  可没想到他点名表扬了我那只傻猩猩,说我有才,同学们都笑了。后来我上美术课就特别用心,认真听他讲那些与艺术和人生有关的课外知识,为我单调的学习空间打开了一扇五彩的窗。

  对于美术曹老师我是先怕后喜欢,他是个讲故事高手,多年后我们学生中没有美术家出现,但曹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启蒙者。 不过也不是所有老师都是压得住场的,还有反被学生“欺负”的老师。

  小学三、四年级有段时间,一位实习男老师给我们带课,学生看他年轻,经常在课上没大没小的笑场。但实习老师并没有放弃我们,他想出了一招:给我们读故事书。他把郑渊洁的童话三部曲搬出来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读,两天下来学生们就服服贴贴地融入故事了,再没有节外生枝捣乱的。转败为胜以后,他又开始选择声音甜美的同学上讲台读一段,从此引起了一波儿学生读课外书的浪潮。 我对这位忘记了名字却记得他事迹的实习老师是赞服的,他腼腆的笑容在我的脑子里,还有他带给我的那个大名鼎鼎的郑渊洁的系列故事及其后的延伸阅读。

  我们三、四年级的数学课可谓是开了先河,因为上课经常“不干正经事”。数学刘新颖老师并不喜欢我,因为她觉得我脑子木,可能是为了让我们这些脑子转得不太快的学生能高效学习,她立了一个全班高度赞成的规矩:课上只讲三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做游戏,没听懂的同学可以下课找她或者自己看课本,但是必须弄会了,否则如果作业错题了就取消做游戏的资格。结果是我们数学课堂经常放声大笑做游戏,并没有任何学生被取消游戏资格。像我这种脑子慢的学生开始努力在课下看书,我怕她批评我,也怕她不让我上课玩。 当我上了初中以后仍然能用看书自学的方法搞懂代数和几何的难点时,我一点也不怨她当年批评我是一种讥笑。 想起我义务教育生涯里的老师们,诸多是感恩。

  他们有的真是特别喜欢我,让我心里温暖暗下决心学好这门课;而有的并不喜欢我的性格却也在我的短板之处猛踢一脚,刺激反弹。学生最怕的就是没人待见你,不理睬你,听之任之。

  学生怕老师也好,被老师头疼也好,都不该是最终的结论,应该成为翘起你人生杠杆的一股支力。 那些在课堂上“违反”常规教案上课的老师,他们自身也有考评压力,他们手下的学生也有升学压力,但他们还是顶着压力不按套路出牌,给我们来了一段意外的精彩。

  为什么?他们没有把学生当成灌输的对象,把自己当成了教书育人的师长,曾经学生怕与不怕并不在他们心里起波澜,服不服才是想要的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