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意思是说如果上天不造就孔子这样伟大的人物,那么历史就像漫漫长夜一样漆黑一片,看不见未来。
的确,孔子和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就像一盏明灯,开启智慧,教化万民,照亮了中华文明史。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所编纂的《论语》里。“论”就是“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意思就是把孔子的话记录编纂起来。所以,《论语》是一部以语录体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我们今天读的《<论语>十二章》就是其中的十二则语录。
1.子,这里指夫子,也就是孔子。
这是整部《论语》的第一章,讨论学习,交友,修身三方面的问题:学习要按时复习,要多与朋友交流,不因不被他人了解而怨恨。
2.在这里,曾子作为孔子最有名的学生之一,强调道德修养的三个方面:忠、信、习。
3. 这章是孔子自述他自己学习和提高修养的经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这章谈到温习旧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强调学习要将新旧知识是相融合。
5.所以,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
6. 孔子最欣赏的学生是颜回,因为他安贫乐道。
7.这里的“之”代指所钻研的学问和事业,孔子认为,最好的学习状态是以学习为快乐。
8.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生活态度: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坚守原则,不追求不义之财。
9.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0.时光易逝,所以,要珍惜时间。
11.“夺”是改变的意思,强调为人立志要坚定。
12.子夏是孔子的弟子,他从学习、立志、发问、思考四方面总结老师的教导:要坚定志向,广泛学习,多学、多问、多思,就能成为孔子所倡导的“仁人”。
读完这十二章语录,我们会发现,孔子和弟子们的探讨,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其中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如按时温习,注重复习与思考,学思结合;有关于学习态度的,如要以学习为乐,兴趣最重要,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还有关于个人修养方面的,强调立志向学,循序渐进,进德修业,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不因贫困而动摇原则,坚定志向,广泛学习,还要珍惜时间等等。
这些论述,涵盖了为学之道和修身之道两大方面,治学与修身彼此融合,互相促进,启示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所以,哲学家梁漱溟说:“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 千百年来这种生活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并将因我们的传承而继续发扬光大。
读《论语》,做君子,让我们一起,用先贤智慧,烛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