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23-10《了不起的我》(2023-05-18)


这本书是送给自己的三八节礼物,为什么选这本已经忘了,中间隔太久了,书的内容已经基本全忘了,书的末尾留的问题:

这本书里最打动你的三个知识点是什么?对你最有用的三个知识点又是什么?你能做些什么,让这些知识和你的生活产生现实的联系?

去书里翻翻,找一些话出来。

体验是在过程中发生的。我们设想的人生和真正的体验总是有很大的差距,非得等过程完整的展开,我们才会真的知道其中的滋味。

人过中年,现在看来这也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可身处其中的时候,并不能看到和体会。总在后悔过去,总在担忧未来,只想要快乐,不想要痛苦,不能接纳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总是产生抗拒:这不公平,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伤害了我。现在即使明白了这些道理,还是需要修练。

一个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就是对自己负责以及学会容纳矛盾。

《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实的自己。”身份认同,做真实的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或有意或无意都在期待别人的认可,从小就被训化应该怎样怎样,已经不知道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了。“对自己负责、容纳矛盾”。

建立亲密关系的方法,那就是能够发自内心的做出承诺:

我承诺即使会受伤害,我也愿意投入的去爱。

我承诺,即使错过可能性,即使你不完美,我也愿意去爱你。

我愿意为我们俩的关系负责,我愿意接受关系的种种限制。

象结婚时候的宣誓词,感觉比那句不离不弃只有死亡让我们分开的誓死更实用。做到依然很难,等娃结婚的时候,把这句话告诉他,哈哈。

独立意味着孤独。当他遇到麻烦或心情不好时,他不再对亲人,朋友,同事怀有理所当然的期待,他可以求助,这是他的自己的课题,同时,他知道别人帮不帮他,是别人的课题,从独立的那天开始,他就失去了抱怨的理由和资格,当然,他也不需要对别人的情绪怀有什么理所当然的责任,因为这是别人的课题,去掉了人与人之间习以为常的用控制和期待来维持联系的方式,独立的人怎么能不孤独呢?孤独也许正是人生的某种真相,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另一个人,也没有人能完全为另一个的生活负责。

拥有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幻觉,没有人能够拥有另一个人,我们只是在各自的旅程相遇,彼此同行,这种相遇有长有短,最终我们还是会分开各走各的路。

但正是因为别人没有必要一定对我们好,才有了感恩的理由,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欺骗我们,才会有信任,正是因为我们离开坚守才显得可贵。

自由是美德的前提,所有人际关系中,美好的东西只有出自自愿的选择,才会变成一种美德。否则他们就会变成一种“不得不”的被迫。关系中的两个人则会充满怨念的相互纠缠。

孤独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人人都要承受,人人都害怕孤独。有人说婚姻是为了抵抗孤独,可多少人因处于婚姻中而更孤独呢?没有人都摆脱掉孤独,“孤独也许正是人生的某种真相。”

所有的纠缠究其本质,就是我们既不愿承认对方跟我们有差异,也不愿就此放手,既不愿意承认我们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也不愿意承认对方满足不了我们的期待。拼了命想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因为因为改造失败而责怪对方不配合我们。

看李维榕老师的家庭治疗书,里面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纠缠”,家庭几乎所有的问题就是因为“纠缠”,缠的越紧,问题越多。

一个孩子要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他问妈妈,“我走了,你会孤单吗?会寂寞吗?”妈妈说:“你走了,我会孤单,会寂寞,可是我不要把我自己的困难变成你不能出去的理由。”

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妈妈。

如果这本书选一句我选:

一个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就是对自己负责以及学会容纳矛盾。


PS:哈,一直不知如何动笔,稀里糊涂,竟然写完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