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阅读《樊登讲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著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全书以叙事为辅,以孔子的语录、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为主体内容,主要讲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在政治、伦理道德、教育、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主张,语言简练,浅近易懂。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名优秀学生,比如才学品性兼优的颜回,善于外交雄辩的子贡,多才多艺的冉有,勇敢耿直的子路……他们各有各的优点。
他们非常好学,喜欢向孔子提问,而孔子会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及所处环境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尊重每一个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育人方法,鼓励学生、认同学生、赞扬学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由此想到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儿子做事比较犹豫不决,不果断,主要原因是平时我们家长包办的事情太多,或者是给儿子独立作主的机会少了。
所以,按照孔子育人的方法,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次是创造机会,让孩子遇事下定决心果断处理。
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像孔子一样因材施教,应该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来。
感谢孔子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智慧,努力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