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心流》读后感汇总2024-02-24

《心流:最优心理学体验》读后感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译者:张定绮

心流在自己的阅读书单已经很长时间了,年前抽空看完,最大的收获是提升了专注的能力,进一步消除了内耗情绪,进入心流,获得最优幸福体验,只要你想,就能做到。以下是零零散散写下的感悟。

前面居然放了5篇序,都是5位大佬阅读心流的读后感,看完里面和思想包括语言,也很值得借鉴学习。

其实心流的特点就是,注意力集中,有个恰当匹配的目标,即时的正反馈,以及全神贯注,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达到忘我的状态,也就是庄子说的“吾丧我”。

写作是在情绪紊乱中塑造秩序的一种治疗法,这个说法其实早就知道,不过这种表述挺精炼。

自得其乐,心流,也是我今年的主题词。

成长的乐趣——幸福的真谛。目标要自己去寻找。大多数人受生理需求和外界传统观念的控制,导致左右拧巴。人在追求快乐的路上,有2股控制力量,基因和社会。如果不加诘问就服从2者的控制,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意识的控制,成为非人性力量的玩物。他们的目的表面上南辕北辙,实质上基本一致:剥削我们的精力以逞其私欲,使我们沦为社会制度的附庸。

所以我们要在别人用以利诱我们的目标之外,另行建立一套自己的目标。超脱肉体欲望,学习控制心灵,人们害怕的其实是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

英国哲学家培根:“喜欢独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这句话给孤独添加了强力的注脚,很喜欢。

一见钟情的惊艳已经很难得了,但是蓦然回首的恍然大悟,更加让人惊艳。

保持精神的秩序,不让精神熵持续上升,有时冥想是一个好的锻炼方法。让自己精神秩序像一个军队,高效率去完成各项任务。也就是一个人要活成一个队伍。心流成了一股钢铁洪流,意志的钢铁洪流。

外界纷扰并不可怕,反而是我们铸成更大心流的能量来源。

激情后是空虚,大战后催生反思。怎么听着像贤者时间。虽然说的是海明威。

攀岩的最终目的就是攀岩,就像写诗或者写作一样,你唯一征服的是自己的内心。只为了确认自己是一股心流。爬山除了爬山之外,没有别的理由,它完全是一种自我的沟通。攀岩的最终目的就是攀岩,正如同写诗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一样;你唯一征服的是自己的内心。

其中刻意练习和心流的联系,挺值得思考,刻意练习也是我今年必须要读的书。

成长本身,就是我们的目的。

快乐并非瞬间发生,也不受外在世界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在事物的阐释和过滤。把例行的细节转变为具有个人意义的游戏,化无聊为有趣,也就是所谓的兴趣盎然。只有不计较好坏,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

每个人毕生都面临着不计其数的挑战,而每次挑战都是一个获得幸福的良机。

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充满活力,愿意接纳各种经历,活到老学到老,对别人及周遭环境有强烈的责任感。

爱默生曾说:“我们对生活中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

生活的品质取决于控制意识的能力,这个是总原因。改变物质世界容易,但是改造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很难。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控制意识最明显的指标就是能够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这种境界实在令人羡慕。改善生活品质,或者说通往幸福的路由2种,一是改变外在的条件,一种是改变我们对外在的体验,使它与我们的目标相契合,也就是改变自己对外在的认知或者阐释。作者认为两者不能单独使用,也就是不能走极端,一开始去努力改变外在条件是很有必要也很奏效的,但是如果控制不住欲望,就会无法节制的欲望所俘获,终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幸福。

注意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这一条很有哲理。选定一个目标,投入全部注意力,不论做什么事都会觉得乐趣无穷。

人们热衷于享乐,无非就是一些新奇感的刺激,以及外在的虚荣使然。享乐可以短暂的带来精神意识的秩序,但无法再意识中创造新秩序,不能带动心灵的成长。

与之相对的是乐趣。乐趣具有向前发展的特性,并蕴含新鲜感和成就感。竞技、阅读、创造、完成一项工作。乐趣自在其中。也许过程中谈不上什么享乐,但是回想起来却觉得有意思,盼望一切重演。

比如,同样是吃喝,但是唯有在吃喝时投入足够多的注意力,分辨各种不同口味、作料之间细微差别的人,才会跟美食家一样,觉得这件事乐趣无穷。所以乐趣是需要自己投入注意力,是一种主观的主动的享受,若不全神贯注,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毫无乐趣可言。可见幸福真的只能靠自取。全神贯注不仅能给人带来成功,也是快乐幸福的不二法门。人们要去创造幸福!

如果选择的目标微不足道,成功的乐趣也同样几近于零。倘若我的目标是活着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每天都发现自己成功了,但这并不会使我特别快乐。当然,如果这样也能感到快乐,那么你也是幸福的人。所以幸福快乐多简单啊,一念之间,你就可以获得幸福。在人际关系中其实也是如此,轻易得到的没有挑战性,付努力后得到的成功才有意思。不要太容易被人讨好,当然也不要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你也可以去对别人好的,但是切记,一定要即时索要“报酬”。

心流状态下,全神贯注于手头的工作,心灵完全没有容纳不相干资讯的余地,这个时候所有内耗也消失了。

大多数工作和普通家庭生活,要求都不高,不需要全神贯注,因此悬念和焦虑才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精神熵收到干扰。

心流的活动,能得到高度的控制感。真是应为自我掌握了技巧,可以有种有办法控制潜在危险的感觉。在这类活动中,只有个人力量能左右结果,于是感觉自己握有控制权。

读到这里,作者提出警告,关于心流也有上瘾,也有负面,需要防止走火入魔。当一个人沉溺于某种有乐趣的活动,不能再顾及其他事时,他就丧失了最终的控制权,亦即决定意识内涵的自由。自我便沦为某种特定秩序的俘虏,不愿再去适应生活中暧昧和不确定性。

心流还有一种与天地合一的感觉。与周遭世界有隔离感的自我消失,往往随之产生一种与环境结合的感觉,不论环境是一座山还是一个团体。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吾丧我。天地与我合一。还有时间感发生异常,心流中,时间的感觉扭曲了,这是一种乐趣。

自我和谐目标,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一个人完全为了行动本身而投入全部心力,而不是集中到结果上,这种状态更有希望拿到结果。实际上我们所做的事,大多既不是纯粹的自成目标,也不是纯粹的外求目标,而是两者的综合。

我们现状是,平时很多事,觉得没什么价值,只是不得不做,或者因为我们预期未来会有回报才去做。然后空闲时间呢,往往只是被动的吸收资讯,没有运用任何技巧去开发新行动的契机。结果生活只是一连串无聊而焦虑的感受所组成,个人全无控制力。说的太贴切了。所以还是要阅读,阅读是一项有技巧的事。

还是提醒,心流不要走火入魔,心流结果的好坏,需要伦理来评判,心流只专注于过程的享受。人的注意力必须有地方投放。我的建议是,行动前想清楚目的和结果,然后在全身心投入。

第四章开始谈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心流,算是进入方法篇了。

为什么有人即使在纳粹集中营也能满心欢喜,有人到度假胜地旅游却感到单调乏味呢?自得其乐很重要。所有心流活动,需要有匹配自己技巧的难度。在这个包线范围内,才能体会到心流,否则要么是焦虑要么是无聊。当然,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于自己。有人在游戏中也可能感觉厌倦,心中想的不是游戏,而是结果。相反,一个人也可以在工作和带孩子中产生心流。

作者总结了各类科目的本质:市场供需规律于控制自由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希望说明人类在经济上基于理性的抉择;唯物史观提出的阶级斗争规律,针对的是非理性的政治行动;社会生物学的基因竞争,阐释的事为什么我们会帮助某些人,却设法消灭另一些人;行为主义的效果定律,说明的则是我们如何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学习重复一些令我们感到愉快的动作,这些都是植根于社会科学的现代宗教。

关于文化相对论。19世纪的工业文明,确实都很有文化优越感,表现得盛气凌人,这点在中国也能体会到。现在西方民族的优越自信已经成为过去。文化根本无从比较。因为价值标准不一样。18世纪末,英国人的生活远比过去困难,直到100年后才有起色。工业革命不但缩短了人类寿命,也使人类变得更凶恶残暴。很难想象当时纺织工人年纪轻轻就死在“恶魔工厂”里,他们每周得工作70个小时,直到精疲力竭而死,无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共同价值观或信念,都不可能从这样的生活中找到幸福。所以,文化其实也是一种游戏规则。

心流并不代表道德高尚,心流只是一种高效沉浸幸福的状态,和价值观没有关系,也正是如此,心流适用于各种文化,不同的价值观的种族。

除了前篇所述,心流体验的各种外在条件,还有第二个条件,一个人重组意识达到心流的能力。有些人不论到哪里,都能自得其乐;有些人即使美景当前,仍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除了外在条件(亦即心流活动本身的构造),我们也应该把促成心流的内在状况列入考虑之内。

关于内在的决定,也就是自得其乐的性格,有外在影响、遗传影响。2类情况,一是注意力失调于过度包摄刺激是因为精神能量太过飘忽不定,妨碍心流的产生;二是而过度自觉或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正好相反:注意力太狭隘而缺乏弹性。

也有外在强大阻力,比如大自然,或社会因素强力限制了人身自由。大自然的低端环境,社会的奴役、迫害、剥削等。加勒比海岛屿上现已灭绝的土著居民被迫到西班牙征服者的农场工作时,生活变得太痛苦,太没有意义,以至于丧失了求生的意志,不再生育下一代。

视觉与大脑皮层活动实验中,有心流体验的学术明显成绩好很多,但是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注意力集中时,大脑皮层活动竟然减少了。全身贯注不但没有耗费更多心力,反而似乎减轻了脑力负担。心流较强时,能关闭其他资讯的管道,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接收闪光刺激上。所以能够自得其乐的人,有能力对外来刺激进行筛选,只注意与这一刻有关的事务。

家庭环境的对自得其乐性格的塑造,主要有5点。为小孩提供明确目标、回馈、控制感、全神贯注、并看重事物本身动机及挑战。

纵然在客观环境中沦为奴隶,我们也能为了某种意义,重新整顿自我,在主观上仍然保持自由。索尔仁尼琴说的好“这个时候,我觉得非常自由而幸福,有的犯人会设法冲破铁丝网逃脱,对我而言,铁丝网根本不存在。”

第五章,感官之乐。主要讲述如何利用身体,达到心流体验,也是一种练习的途径。

当我们觉得不快乐、沮丧、厌倦时,有一条很方便的出路:尽量利用自己的身体就行了。真正利用身体感官,有很多机会都可以获得心流。改善生活品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着去控制身体和感觉。

当然,光靠身体的动作是不能产生心流的,一定要投入心灵的力量才行。乐趣发生在心里。心流不能是纯体能的活动,肌肉和大脑必须参与才行。好比书法,光靠机械的临摹,进步龟速,写得快的时候又回到了初试状态,平时练习就要动脑子,去分析字体的结构和运笔的技巧等。

任何身体活动,要学会为其设定目标,培养技巧,高度集中,控制过程。那么任何身体活动都能趣味盎然。乐趣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

举例了舞蹈、步行、投掷、性爱等。性本来就是除了求生和吃喝之外,最能给人满足感的,且动作最为激烈的一种体验。但是这个过程要变得有趣,也必须有意识的投入其中。同样的性行为,可能有人觉得痛苦、恶心、可怕、没感觉,有人觉得愉快、乐趣无穷、欣喜若狂——端视它与个人目标的关系而定。强暴与两情相悦的结合在肉体上可能相去不远,而在心理上的效果却又天壤之别。

性爱若不能导入乐趣的方向,也很容易沦为无聊。变得无意义的仪式或上瘾的依赖。幸好还有很多从性爱中发掘乐趣的方法。性爱技巧至于性,就更体育之于体能活动一样。如教科书《爱经》《房事之乐》,无非是为了使性爱更富变化、趣味和挑战性,提出各种改善性爱技巧的建议和方向。罗曼史,是心理层面的提高复杂性。性跟人生的其他层面一样,只要我们愿意下功夫去控制它,增强它的复杂性,它就会变得更有乐趣。

控制意识。西方人擅长控制物质,所到之处都尽快把资源转换成消费品,导致资源枯竭。完美的社会应该在精神与物质世界之间找到平衡点,但又不执意苛求完美。在控制意识方面,我们可以向东方宗教寻求指引。在锻炼控制意识方面,作者建议向东方学习。瑜伽、武术都是经典的手段,还有冥想。

视觉之乐。通过看所接收的资讯,能带来丰富多变的心流体验,比如欣赏艺术品,观赏美景,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之美。

聆听喜乐的乐音。青年人脆弱而正在发育的人格,整天不断地面临种种威胁,尤其需要具有慰藉模式的声音,重建意识秩序。想起自己青少年不也是如此,对于音乐有一种依恋。可是我们常听音乐,却很少用心去听,其实无论哪种事情,除非用心,否则不可能产生心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的音乐上。摇滚乐的打击伴奏,令听众联想到母亲子宫里听到的心跳声。音乐的高阶层次是把联想的可能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最后是能够分析式聆听音乐,这是最复杂的阶段,如果能培养这种能力,享受音乐乐趣的机会遍呈几何式增加。

作者对于当下教育忽视美术、体育和音乐感到惋惜。其实这些才是最能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课程。让孩子沉浸在这些过程中,远比获得成果更加重要。美食之乐。抱着冒险和好奇心理,为体验本身去试探食物的潜力。

压抑并不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基于恐惧而勉强压抑欲望,人生就会变得黯淡无光。这种人会变得刻板、自卫,自我也停止成长。唯有自动自发地遵守某些纪律,人生才有乐趣,而仍然保持理智。一个人若能学会发乎本心,控制本能的欲求,就能享受乐趣而不上瘾,不至于成为欲望的奴隶。这一段关于压抑、修行、自律、上瘾之间的辩证逻辑阐释的非常清晰。

组成人体器官的各个细胞或组织就是我们跟宇宙其他部分接触的工具,身体就是一架探测器,有很多灵敏的装置,可以从广大无垠的空间汲取资讯。其实只要用心,达到一定的技巧高度,享受心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第六章,思维之乐。身体与心灵相辅相成,只要能带来乐趣,必然和心灵有关。我们对于心灵的控制力是如此薄弱,注意力需要被吸引,心理需要被填满,于是投身电视、手机的怀抱不能自拔。

介绍三种经典的思维之乐体系:历史、科学、哲学。

记忆是科学之母。作者认为当下对于机械式背诵的不认可,未必是好事。记忆不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把复杂的资讯牢记心间,并不是绝对的浪费。记忆中存储足够资讯的人能够独立自足。,不受环境产生秩序的限制,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

当然光靠记忆不够,还需要把记忆按照一定体系逻辑规则整理。这就是思考的乐趣。人们会自发的思考创造。外来力量会从中拣选。他认为快乐与自信能使人心无恐惧,因此是最高的善。心灵自有一套法则的人,在极度困窘之中,依然能在汹涌波涛之中,找到清醒的小岛。对于我来说就是冥想。

文字的游戏。运用文字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一套规则。通过填字谜题,可以培养进入心流的技巧。尤其是掌握了创作填字谜题。这些依然离不开一定的记忆。

谈话的艺术。含蓄巧妙的对话,使人犹如置身伊甸园。意思谈话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办妥一些事情,而是改善体验的品质。这个理念让我反思,过去是否在看中谈话的目的性。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时候谈话沟通目的性很强,纯粹为了办妥完成一些事,而完全没有想到去享受谈话的过程,改善谈话的过程,把谈话当成一种乐趣。红楼梦里的双关语,在现代人看来成为了矫情,但其实,何尝不是一种情趣和美?

口才能是人际交往更觉充实,也是一种人人学得会的技巧。重振谈话的艺术。

诗歌。每晚读诗对心灵的作用,就跟每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的效用相同。读能打动你的心的一段或一句就够了。

创造一个文字的世界。书写的唯一目的不仅是传递咨询,而是创造资讯。日记提供给心灵一种表达途径,让一个人用方便记忆的方式,记录事件与感受,以便在日后重温。也是一种分析与了解体验的方法,一种建立体验秩序的自我沟通。可以注意运用3w法则。每件事都描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

写作是在情绪紊乱中塑造秩序的一种治疗法,乃是一件妙用无穷的法宝。

历史。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他个人生命的历史学家。心流分析大致上就是帮助病人整理错乱歪曲的童年历史。历史就是不计其数的个人传记的精髓。写好自己的人生故事。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阅读历史。如果一个人能够对某些特点感兴趣,决心去追求,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他别具意义的资料和细节上,并用个人的风格记录下来,读历史就变成如假包换的心流体验了。也就是这个目标要与自己和谐相处。

科学中产生心流。科学其实就是解谜的挑战。科学怪才天才会把科学当成好玩的游戏,深深着迷,科学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爱好。不一定非得是专业的,业务的科学家也可以有所作为,即使没有,也能享受科学思维的有趣过程。先进的研究设备与庞大的研究队伍的重要性都被过度夸大了,科学突破仍依赖个人心灵的才智。当然被过度夸大的原因,也可能就是那些庞大的研究机构有意无意助长的神话。有些耗资动不动就几十个亿的超级对撞机或核磁共振光谱学,但并不代表科学的全部。使科学成为一种乐趣的心灵架构,每个人都能拥有。只要有好奇心、细心观察、持之以恒地做记录,并设法从数据中找出规则,谦逊地从前辈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再加上怀疑的态度,对于缺乏事实佐证的信念保持开放的胸襟即可。

哲学。爱智慧的含义。很多人一开始为解决某些人类共通问题而设机构,经过许多时代以后,机构本身的重要性凌驾于原来的目标之上。比如,现代国家为了抵抗外敌入侵而建立军队,但不就军队就有了自己的需求和策略,到头来,最成功的军人往往不见得是最能保卫国家的人,而是最擅长争取军事经费的人。

业余、专精存乎一心。专门化只是为了帮助思考,它本身并非目标。我们很多时候出发太久,已经忘了来时的目标。从消费者装备积极的生产者,从生命中最艰难,也最值得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人们重视成功、成就,表现的水准,而过程的乐趣体验却被忽略。业余才是真的热爱。

当然有些过激的业务爱好者,也值得警惕。比如德国的纳粹运动借助人类学、历史学、解剖学、语言学、生物学与哲学,发展出一套雅利安人种最优秀的理论。属于政治范畴,而不是科学。外行人若缺乏怀疑与相互批评的基本科学训练,怀着偏见,闯入知识领域,可能会变得比腐败的学者更无情、更偏激。

本章主要讨论心智活动制造乐趣的途径。比之运用四肢和感官,同意能获得更多乐趣。自由运用记忆、语言、逻辑、因果律。

很多人一离开校门就不在学习了,因为一二十年受外界强迫的学生生涯留下许多不愉快的回忆。长期受老师和教科书操纵,毕业那天就是他们的自由之日。

但放弃学习,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尤其是象征技巧。他的思想仍然会受周围的人、新闻消息、电视电影短视频所左右,他会被专家学者牵着鼻子走。强迫教育的结束,其实应该是自发主动学习的开始。此时的学习不再关注分数、文凭以及找工作。而是了解周遭的事物,从个人经验中发掘意义,构建价值观,思考者会从这里面找到深邃的乐趣。

人和其他动物其实一样,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谋生上,也就是工作上。在工作中找到幸福的人有福了,这是人生在世所能祈求的最大福佑。弗洛伊德给的答案简洁明了:“工作与爱。”

一个人能在工作与人际交往中找到心流,就已经踏上了改善生活品质的正途了。

在思维定势中,中认为工作很辛苦,不愉快,但是很多证据显示,工作能带来乐趣,而且往往是人生最有乐趣的一部分。

里面列举了阿尔卑斯山的萨拉菲娜,焊接工克拉玛,以及为梁惠王杀牛的庖丁。像玩游戏一样工作,才能从工作活得快乐。其实大部分心流体验来自于工作时段,休闲时段反而有更多的沮丧和负面情绪。

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更推崇闲暇时间呢?这其中文化上的观念自然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客观上,还有3个方面。一是工作本身缺乏变化与挑战。而是人际关系的冲突;三是压力太大。。这些书中都给出了可操作性的解答。

当然如何利用好闲暇时间也非常重要,未来属于善用闲暇时间的人。大众传媒属于被动的娱乐。他们吸收精神能量,却没能提供实质的力量作为报酬,只是徒然使我们变得比原来更疲倦,更沮丧而已。

第八章开始探讨人际关系之乐。人生而合群。但他人即地狱,这是两个矛盾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首先我们要学会享受孤独。这是人生最大的考验之一。。独处的习惯越早养成越好,而且永远不嫌太早。培养独处时的兴趣爱好是个好办法。比如阅读,下棋,种花,帮助邻居。

人和人的关系总是微妙的。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非同小可,不必基因小。我们爱的人最右能力上海我们。重要是相互关系和彼此追求的目标。如果能修订目标,自我也回随之改变,自我本来就是目标的整理和总和。目标也是自我意识的重要部分,牵引塑造自我。

这里提到一个婚姻的例子,可以作为道可道非恒道的注脚。过去人很少离婚,倒不是因为那时候夫妻的情爱比较浓厚,而是因为丈夫需要人替他做饭和打扫房屋,妻子需要人负担家计,孩子需要服务供给吃住,帮助他们进入这个世界。老一辈人费尽苦心灌输给年青一代的家庭价值观,无非就是反应这种简单的需求,只不过披上一层宗教和道德的外衣罢了。这是过去的道。

现在常见的家庭瓦解,其实是维持婚姻状态的外在因素逐渐消失的结果。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省时省力的家电用品普及,对离婚率的影响员比爱心和道德衰微更大。人性其实这几千年来没有多大变化。

但是很多享受乐趣和成长的机会,只有在家庭生活中才体验得到,内在的回报现在也没有减少。如果传统家庭为了方便而厮守在一起的现象已经逐渐减少,为共处的乐趣而齐聚一堂的家庭就可能不断增加。此消彼长,总得趋势依然是组建家庭。

一个正好良好的家庭,每个人都把彼此的目标放在心上。要学会共享目标,发掘新挑战。最重要的最首要的事情是了解情况,可以说了解情况,是贯穿人际关系的始终,只要希望关系逐渐深入,不断的去了解是必经之路。青少年如何给与适当挑战,一是父母有自己的爱好,而是多谈谈理想与梦想,三是把小孩当成大人或朋友,训练思考能力。但如果父亲一有空就你捧着就被==酒杯坐在电视机前不懂,还是字当然就会推论,成年人都是一些不知乐趣为何物的无聊家伙。

朋友之乐是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不但要有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回馈,更需要发掘新的挑战。跟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秘密和思想,,可谓是人间至乐。朋友之间,带来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所有有益和工作家庭一样,必须努力培养。更为复杂的就是政治了。当然要警惕一些野心家,试图改变世界,却给世界带来灾难。。一个年轻人问历史学家卡莱尔,他将如何改变这个世界,卡莱尔答道:“改变你自己,这样世上就少了一个恶棍。” 价值观不是用来评判的,而是在选择中体现的,也就是说价值观一定要付诸行动,才能称之为价值观。

第九章是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主管体验不只是人生的一个面,它就是人生。物质条件只是次要的。重点讲述了残障人士,如何获得新=生。里面有个流浪汉的话可以说是顶级通透。人生最棒的事就是了解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亲自体验生命的每个形式。结婚,做爱,并能让你成为男子汉;做男子汉就得负责,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说些什么,什么时候又该保持沉默。

如何适应变故,关键是纾解压力。关键的是hi能力,更重要试试i适应的策略活适应的方式。

把不幸的灾祸变成幸运的契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天赋才能。人在得意时表现出的种种优点令人羡慕,但人在困境中的表现的种种优点更令人佩服。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比如生火,本来腐朽树木到处弃置,毫无用途。植物为耗散结构。

如何获得自得其乐的性格?一是不自觉的自我肯定。只觉得自己是周遭的一部分,应当在运作的体系当中瑾一己之力。而矛盾的事,承认自己的目标或许是一个更伟大的实体的附庸,为了成功,可以遵守一套并非出自自己选择的游戏规则往往是强者必备的特征。二是注意力集中于外界。变通。如果一个人沉浸在环境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可以用更好的方式适应不利的情况。三是找寻新出出出路。也就是更换新的目标。自得其乐的自我,把潜在的威胁解释成充满乐趣的挑战。因此得以维持内在的和谐。

全神贯注。确定目标后,就要学会一头扎进所做的事情当中。比如一个自得其乐的人,一走进房间,就把注意力由自己身上转移到派对,也就是他打算加入的行动体系。

最后第十章是追寻生命的意义。也就是讲各种目标进行整合,确立人生的大大目标也就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个人制定目标完成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事他有没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无法打打起精神实践的人实在很可悲。所以英国浪漫诗人布莱克说“心中有欲望却不付诸行动的人是在毒害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

最后提到反省的重要性。所以还是应该适当抽出固定的时间反省每天的过程。

动物中除了人以外,都不会自作自受,他们进化程度还不足以感受沮丧和绝望。但我们无法永远处于天真无邪的状态,一旦摘下知识树上的果实,重返伊甸园的路就永远被封闭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