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想花很大的力气去改变孩子,但实际上,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是为了唤醒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有重新的认识。当你能够把劲使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家庭就得到了觉醒。
首先看一个场景,我们平常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自己跟一个孩子大声地咆哮,咆哮完了以后,冷静下来,又觉得自己刚才非常失态,觉得自己真不应该这样做。请问为什么我们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那个咆哮的你是真的你,还是那个后悔的你是真的你?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这里需要解释的是,那个大声咆哮的叫作“自我”,那个冷静下来能够理智反思的才是“真我”。
为什么我们的自我经常表现出来的是带有控制欲的、苛刻的、愤怒的?我们要搞清楚,自我并不能够代表真我。自我来自哪儿?我们的自我取决于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自我的反应根植于恐惧之上。我们在恐惧什么呢?我们恐惧环境,恐惧周围的人,恐惧未来。所以,当我们内心充满着对周围世界各种各样的恐惧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愤怒,恐惧跟愤怒是联系在一起的。
有一个词叫“关心则乱”。比如说,你不会跟同事大喊大叫,即便你的同事有点小毛病,你笑笑就过去了。但是当你有了孩子以后,你发现你把全副身心都放在这个孩子身上,你特别关心他,同时,你的恐惧感也被调动,而这个恐惧感给你带来无数的愤怒。
所以,你要能够学会一件事,你要知道无论身在何方,你的内心都可以达成和谐。这时候才能够调动出来你的“真我”,而不是用这套装腔作势的“自我”来对待周围的人。比如说,当孩子写作业稍微慢一点,我们的自我的反应就出来了,我们会想:如果孩子一直这样磨蹭下去的话,将来怎么办,他一点竞争力都没有。你看,这个背后是不是恐惧?一个孩子跟你顶嘴,不听你的话,你的自我开始膨胀,说:“他怎么能够这样对我?他这样没有礼貌,这样不孝顺,他将来怎么办?”你看,这背后依然是一大堆的恐惧。所以,我们要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认识到我们内在充满着大量的恐惧,我们才能够把自我和真我真的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