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将本单元画为一张思维导图,在其中标注尽可能多的细节。要求分两次画:第一次完全凭自己的记忆,用黑笔或蓝笔;第二次可以查阅笔记或课件,用红笔补充。
2、请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找出至少三种通过“输出”提升教学效能的教学场景、或教学案例、或改进设想。
第七讲讲到的输出式学习方法有:语言输出、文字输出、视觉输出、高阶输出(创作式活动)。
输出式学习方法应用:
1.文字输出
这个学期,我们尝试做学习小结。学习过一篇课文,课堂结束前,或者下一节课前,我们会利用七分钟左右时间进行小结。在积累本子上,写下自己喜欢的美词,优美语句,自己记住的文章中的细节,文章的写法,自己对文章的感觉。现在评价大多集中在字词、语句、文章细节三个方面。因为这一次接手的班级成绩确实不理想,语文五个及格,数学三个及格,英语六个及格。从接班之初的小练习,发现学生语文积累太贫乏,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非常不理想,如七年级了许多常用汉字不会写,连“坚强”、“内疚”这样的常用词语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觉得学语文,至少可以学会几个词语,知道文章写的事情,所以就每篇课文做个这样的小练习,希望学生能够慢慢积累些语文材料。现在的评价集中在词语、句子、文章细节三个方面,以后再慢慢提高要求。这次听王老师讲课,发现这样的做法符合“提取式学习原理”,原来是输出式学习方法中的文字输出。中间自己还犹豫这样的事情要不要持续下去,现在看来,还是值得坚持下去的。
2.视觉输出
视觉输出有思维导图、关系图表、锚图、思考图。我们用过的是思维导图。总觉得语文学习一篇篇课文学过来有点碎,希望学生能够能够把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整合到一起,至少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不再那么碎片化。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我们会布置一个单元小结。第一次,展示了网络上语文单元小结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单元的理解自行设计。听了王老师这次讲课,知道了这样的单元复习还是非常有用的。
视觉输出的思考图中,有一种双气泡图。感觉双气泡图非常有意思,以后也可以尝试运用双气泡图。可以用在两篇文章之间,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就可以用双气泡图总结《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异同。也可以用在人物比较方面,如九年级复习,就可以比较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
3.高阶输出(创作式活动)
高阶输出有创造、创作、设计、角色扮演、假设。
自己用的比较多的变式语文学习活动是插图。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古代诗歌四首》,任选一首,给它插上图画。这就要求学生至少要理解诗歌,才能给诗歌配上插图。《我的叔叔于勒》课本上的插图是若瑟夫给于勒钱的情景,我们学习时,设置了课本剧改编的学习情境,其中就有给课本剧设计海报,依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你会在海报上设计什么画面?听了王老师的课,原来这样的学习活动还属于高阶思维。以后的学习,可以多设计些这样远迁移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