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从阿莉莎的来信中得知,朱丽叶特被求婚了,她并不喜欢求婚者。朱丽叶特跟沉静的姐姐不同,更漂亮的脸蛋上总是洋溢着热烈的笑容,她似乎一直为做两人的信使而乐在其中。后来杰罗德也是从阿莉莎的信件中得知朱丽叶特病了。原来朱丽叶特跟姐姐阿丽莎一样,也深爱着他,而她又深知姐姐和杰罗姆之间深深的羁绊。最终在大病一场之后,嫁给了自己的一个追求者,一个身材矮小但会做生意的商人,后来她也将自己的家庭经营的井井有条。
之后杰罗德仍然和阿莉莎通信,诉说着自己的爱和思念,还有阿莉莎对上帝的虔诚对纯粹精神的追求。杰罗德在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希望自己能够迈一步或者再迈一步,跟阿莉莎更近。可是阿莉莎呢,一方面渴望着炽热的爱情,另一方面又用上帝的箴言克制着自己的内心。她时常用纯粹的灵魂才配拥有纯粹的爱情来约束自己。阿莉莎一生都在寻找着“窄门”,纯粹、神秘而又高尚。阿莉莎始终记得牧师布道,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宽门和阔路引向沉沦,进去的人多;然而窄门和狭道却通向永生,只有少数人能找到。最终阿莉莎却郁郁而终,留下杰罗德在人世界无所适从。
可所谓的柏拉图,不就是无法接受相爱对象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认为幸福和灵魂休戚相关,构成幸福的外部因素则无关紧要。可究竟什么样子的幸福才算是幸福?仅仅是所谓灵魂的高尚和安宁?任何撇开人性的高尚,才是一种精致的暴力。
阅读中自己时常会感叹,为什么说纪德是加缪和萨特份精神导师,在书中在母亲去世后,杰罗德会因为阿丽莎的即将到来的愉快而取代母亲离世的忧愁;在书中罗贝尔虽是杰罗德的亲戚兄弟,却更像是杰罗德和阿莉莎爱情的符号……
窄门,我读的是顾静琪的一版。读完之后随手在大众媒体上翻看着关于这本书的资讯,原来大部分人并不十分喜欢他的译本。干巴巴,语序不通,无力的文字……这些都是对这版译本的评价。接着我搜索了部分其他译者的评价较高的翻译片段,最后我确信,我将会永远钟爱自己第一次阅读的版本。所有真挚深沉的悸动和激情,都包裹和压抑在译者平淡冷漠的文字之下,它们不时的想要逃避和挣脱,这令我相信,这就是纪德自己的中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