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xels-photo-1116050.jpeg
孩子总会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这其中分为“小过失”和“大错误”。小过失是指一些令人讨厌和愤怒的行为,大错误则是伤害自己或他人以及破坏规则的行为。小过失我们是可以淡然处之的,大错误则是必须对孩子做出反应,这也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
当孩子一些不良行为屡教不改,我们再怎么温和引导也没有用的时候,或者孩子的一些言行触及到原则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清楚明白的告诉她:“你这样做不对,妈妈很生气!”
如何表达自己生气的感受,给出正确的引导呢?与其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教育孩子,不如学点技巧,既能让你表达迫切的指导意见,又能让孩子听进去。
baby-baby-with-mom-mother-kiss-tenderness-67663.jpeg
一、行为&人格分开法
父母在气头上时,可能会一时口快,用一些负面的词说教孩子,比如“胆小、自私、不懂事......”。其实,当你的怒火消退后,这些形容孩子的词汇并不会消失,孩子会认为,他就是你口中的那种孩子,尽管你并不是真有此意。就像心理学家海姆 · 吉诺特说的那样:孩子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当你想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控制、再控制自己,更重要的是将孩子和事件、行为本身分开,令你不满的是事件,你只需如实描述孩子当时的行为,以及后果和自己的感受即可,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是问题,而不是他自己是问题。
比如,孩子打人了。我们不要说:“你怎么这么不礼貌!”我们可以说:“打人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你不可以打人。”这样,我们的语言就是指向了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而不是孩子的人格本身。
pexels-photo-69100.jpeg
二、“不计前嫌”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时,时不时地翻旧账,那就需要注意了,这只能让矛盾激化,而忽略解决眼前的问题。况且,没有人喜欢被揭短,所以,教育孩子要着眼于当下的问题。
此外,也要避免用一种冷嘲热讽的方式训斥孩子。比如“看,感冒了吧,早说让你多穿点衣服呢,就是不听话。”这类的话术,我们自己听着也是很不友好,难以接受。
你完全可以这样说:“感冒是不是很不舒服呀?那下次妈妈提醒你时,可要听话多穿件衣服哦~”孩子听你这么说,更可能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进而改正,同时也能感受到你的关怀与爱。
pexels-photo-821529.jpeg
三、背后教子法
有时父母教育孩子时,可能顾不上场合,也不管周围是不是有人了。当众训斥孩子,孩子反而觉得被伤自尊,会和你对着干,这就让事态变得更难堪了。
要想避免事情恶化,父母最好在事态即将失控前,带孩子离开现场,或者换一个人少、安静的空间,与孩子单独谈话。这既能保护孩子的面子,也能避免自己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难堪,而做出更偏激的举动。
pexels-photo-102170.jpeg
四、解决问题三步法
很多父母训斥孩子,往往会忽略本意,你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发泄怒气表达不满。这里,推荐解决问题的三步法,帮助你有效地教会孩子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目标达成。
第一步:表达感受。比如,现在我很生气。
第二步:讲述事实。因为你刚才打翻了墨水。
第三步:提出办法。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收拾干净,记得下次要小心些。
通过这三个步骤,表达你的态度与建议,孩子也会从你清晰、简短的表达中,发现问题所在,并理解你希望他如何做更好。
pexels-photo-1089077.jpeg
五、正面指导法
父母在训斥孩子时,也要注意一种情况:孩子的“不听话”,也有可能是他不明白怎么做是正确的,或者他没听懂你的意思。
比如,你告诉孩子“不能这样”、“这样不礼貌”、“最好听话些”等等,这些宽泛的指示其实都是无效提醒。指导孩子时,需要你给出明确的、孩子能理解的建议,例如玩具是哥哥的,你可以问问哥哥能不能把玩具借给你玩一会;妈妈在和爸爸谈话,希望你能等我一下。
这种具有正向引导教育式的交流方式,会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你,接受你的建议,也避免了你吼叫式地训斥孩子。
pexels-photo-701016.jpeg
六、事后修复法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在《不吼不叫》中说:吼叫,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情感虐待。如果你实在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了,一定要在事后及时和孩子修复关系。
我们强调“及时”,是为了不延长孩子伤心的时间,不加深孩子对父母的爱会不会消失的疑惑;此外,还要和孩子复盘、解释发生的事件,但一定要态度平和,比如,对不起,爸爸没有控制好情绪吼了你,但爸爸还是爱你的,以后我们小心些就不会打碎花瓶了。
这样,帮助你将吼叫的伤害降到最低,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问题。
----今日打卡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科学“吼”娃的6个技巧,赶紧应用起来吧。
如果你家娃还小,这些方法可以先拿老公练手,一样适用哦~
回想一下最近一次跟孩子/老公发脾气的经历,是因为什么发了脾气?对方当时反应怎么样?你是怎么吼TA的?根据今天的6个技巧,你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