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为何?在于“诚意”,“谨独”,或曰“立志”,根本在于“知行合一”。“致良知”则即是“诚意”也。修心做事两不误,出世入世能兼得,这正是王阳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至此,本人才更加明白了阳明心学的要义。原来,致良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修行的过程,在知行合一中使得“良知”不被纷繁复杂的外界变化所干扰,于是乎,心不被蒙蔽,智慧由心而生,遇诸事皆可化解。此乃日常之功。要练就一叶知秋的本事。
王阳明说:“惟天下之大诚,能立天下之大本。”诚意,就是正念头,就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喜欢善如喜欢美色,厌恶恶如厌恶恶臭。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不易。我们知道占便宜是坏的,可有时候却经不住诱惑去占了,这就不是“好善恶恶”的心了,自然就无法获得应有的平和静谧。
有事就需要想透,否则再有类似事情就还会被干扰。孟夫子所谓的“行拂乱其所为”怎么才能做到?仅仅是饿其体肤劳其筋骨就能增益其所不能?这个增益应该是领悟的结果。增益首先是思想上的事情。
近期,刀郎的歌曲引发热议。但是,某些歌的歌词实在不雅,难以流芳百世。至于众人以为的泄愤的一些解释,或许为真,但是,本人更觉得刀郎的新歌内容唱低了自己的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在哪里体现呢?即使是想隐射什么,能不能来个反躬自省,来个否定之否定,实现超越而不是计较无法改变的过去?
本人也是在琢磨一些事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这里面就有个道理:当刍狗就得顺天地,否则被弃是早晚的事情。天地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为别人干了一百件好事,这就是当刍狗,第一百零一件坏了事,从此就可能毕事了。我们对待别人在很多时候是如此,别人对我也如是。所以,一以贯之很重要。
作为聪明人,避免为某些人当刍狗,要一以贯之。否则,就要尽可能减少被弃的可能性,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诸葛亮尚且被怀疑忠诚,我们凡夫俗子更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