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学习法
学习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学习做什么、如何做、期盼什么。当具体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思考此事的意义,思考来思考去,意义总是受到质疑,于是容易半途而废。三个层面会互相干扰,导致效率低下。读书的角度转换成:我正在写的读书笔记应如何完成?
在计划阶段,应该关注为什么,此时需要补充思考可行性,一旦开始执行,应更多的考虑是什么。
人类习惯将遥远的目标采取抽象化处理,忘记可行性;一旦执行较难目标时,则又开始纠结意义。这是人类进化带来的漏洞。
智力竞争的主战场是各自的专业领域。
少谈主义,多谈方法,关注如何做。
人类的大脑善于欺骗自己,总是倾向于将记得的东西当作学会了。
要清晰的理解大脑的工作规律,可以更好的学习。
元认知学习法:主题学习、深度学习、行动学习。
主题学习:做什么阶段,一堆书大于一本书,一手信息大于二手信息,经典大于碎片,承载信息的人大于信息。
深度学习:如何做上,偏见大于平庸。
行动学习:期盼什么上,用作品说话,输出大于输入,实践大于围观。
好的模式是利用一堆书、一手信息、经典与承载信息的人。从他们出发,最易发现一个领域的关键知识。
真知和“司机的知识”的区别。
这世界上有两种知识,真知,是由那些满怀求知欲的人,投注许多时间与精力所换来的成果,另一种则被称为“司机的知识”。
学海无涯,苦作舟,乐作帆。
多数人的一生,注定是以阅读他人的图书为主,被他人创作的模因所影响。少数人,以创作者的姿态,独上高楼。
如果只在不被辜负时去信任,只在有所回报时去爱,只在学有所用时去学习。那么就放弃了人之为人的特征了。
无论做什么事情,解决任何难题,都要思考如何批量解决问题。如果你想找一个男朋友,不妨考虑如何吸引一群优质的单身男性。如果你要创业,不妨思考如何批量创造一批好公司。
大脑不擅长在一个问题上深入思考,擅长在不同事物间寻找差异。
所谓知识,无非信息。通过找不同,你可以在刹那间获取大量的知识。一箱一箱的买书,对知识的树形结构进行广度优先搜索。乱读无所谓,读到烂书也无所谓,当了解该主题后,就要精读。就怕买书少,读书快。
曾国藩: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拿着不同教材,看反复都在讲什么问题,你就明白该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了。反复出现的新鲜词汇就是学科基本术语。
最小知识法则。学习任意一个学科,都可以问四个问题:知识的源头、核心话语体系、二级推演体系与其他学科或领域的观点。如果你掌握了某个学科或领域的四个最小知识,就很容易理解该学科的全局,不会被细枝末节带歪。
知识的源头:源头落花每流出,亦有波澜。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诞生的?看最原始的著作。
功夫在诗外,仅仅停留在一个学科或领域还不够,你需要思考:其他学科或领域如何看待这个学科领域的大问题。
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的区别。最小模式、最小故事、最小行动。
最小模式:看抽象级别,事业开阔程度,是否足够高屋建瓴。
应该以一手文献为主,结构观点和论据的模式更值得你学习;二手资料可能会破坏原始的创意和美感。
最小故事:看影响人类社会的程度,能否作为故事广为流传。故事不像模式那样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也不追求对世间万物的理解是否正确,而是注重是否激发某种情绪。
猴子相互挠痒痒,最终将猴子连接为猴群,将人类从单独个体组织为部落。当人类语言诞生后,相互挠痒痒的这类社会互助行为变为故事与八卦,将人类社会组织在一起,最终从村庄到城市。
无论模式还是故事,都是他人的见解,从理论到实践需要行动。
《改变》《教聪明人学习》药不能停。
仁者如水,有一杯水,有一溪水,有一江水,圣人便是大海。
信息过载的解决方案,就是去与处在时间最前沿的人群建立联系,形成小社群。
深度学习:突破学习的舒适区。将知识转化成本能。掌握大量的内隐知识。不需要大脑进行额外的思考和努力。技能实现自动化。
年轻时尽量去做更难一点的事情,绕开那些表面名利双收的事情。后者需要加上那么多名、那么多钱,才能与你喜欢的事情打成平手。浅尝辄止的认可可能会让你误入歧途。
低智学习是模仿表面行为、高智学习是洞察问题背后的原因总结策略来指导行动。
大师往往有自己的偏见,在学徒阶段,先相信大师,接受偏见,之后才逐渐自成一家。在学徒阶段,只相信自己,那么可能会导致进展缓慢。
你拥有的知识,如果多半是众人皆知的知识,它难以构成你的核心竞争力。步入深水区,你将遭遇很多的平台期,别无他法,需要硬扛过去。如此反复,慢慢的,你的学习能力才会提升。
在路上你是孤独而不自信。
看畅销书容易,坚持看学术著作难;刷朋友圈容易,坚持输出难;选择人人都走的路容易,与众不同难。
然而人人都选择的路,开始轻松,后面难。声望会一点点改变人们的爱好。
如今,阅读如同跑步一样,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新标志。
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
在打破规则前,先遵守规则进行练习。
浅尝辄止者不能接受平台期,一遇到平台期,激情就消失殆尽,开始寻找新的领域来重新点燃他们的激情。
登峰造极的过程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长期的平台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你需要面对新的、不熟悉的内容,并通过稳定、长期的训练将他们内化。只有你将基础的内容内化后,面对高阶段的内容你在能应付自如。
要做有反馈的测验。查理芒格:不管你喜不喜欢,必须掌握到能通过测试的水平,能常规应用其最基本的内容。向他人复述、写出来,自己给自己出题。
行动学习:输出大于输入。在学习期盼上,用作品说话,输出大于输入;用行动说话,实践大于围观。你需要设立里程碑,需要给自己的行动赋予仪式感。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这样才能一次次提升自己的行动力。
存储与提取负相关。如果你有些吃力的存入,提取就会更容易。
必要难度:在存储阶段增加难度。
地点的必要难度,换个地点背单词。
时间的必要难度,不要在课堂上做笔记,几个小时后做笔记。
分散学习效果好于临时抱佛脚的集中时间。
交错学习,反复交织,穿插多个主题学习。
生成效应,换成自己的口吻来重复知识点。通过考试来记住知识点。
树是存储抽象知识的最佳结构。在进入某个领域是,假设自己来写这本书,这本书的体系会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打动我的地方。
只有愚人才会追求完美,一个完成的作品总胜过一个未完成的作品。而作品就是你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命运会给每个人三到五次大机会,小机会就更多了。要用人生的关键里程碑来激励自己集中精力,塑造自信心。如果在关键里程碑来临时,你不去放慢节奏感知他,那么你就浪费掉他了。可以写一些纪念文章,或者拍照留念,或者做分享。这样它在未来会反复给你正反馈。
尽力而为,结果不可预知,养成拼的习惯,此事不成,未来也会成,九败一胜。败要败在事,不要败在人。事是作品,人是人品。
做一件能让你的朋友们说哇的事情。
人性:模型、能力与偏好
如果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见未来,地球早就灭亡了。
美好的婚姻不仅在于相似,更在于你与伴侣对差异的容忍。
心理弹性好,善于包容和宽容对方,离婚率会大大下降。你必须按人们本来的样子去接受他。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伴侣,这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理解人际关系,必须采用网络视角,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多的收到人际网络中的位置及他人的连接方式影响。
互动频繁、相互认可、较为亲密、经常互惠的人际关系就是强联系,反之就是弱联系。这些不经常联系的人际关系反而更最为关键。弱联系在社会网络中起着桥梁作用。能够为你提供强关联不能提供的独特信息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