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难长时间专注做事
我发现自己很难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
如果说这种情况仅限于工作,还可以解释为:工作本来就是枯燥的。可事实上,这种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包括:看书,与人交流,看电影等。凡是需要长时间聚集精力的事情,我都觉得力不从心。此时,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心猿意马“。
这种情况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我是一个程序员,在工作时需要长时间聚集精力,专注于某一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最大的产出。反之,代码的质量会更差,出bug的可能性更大。意味着后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重构代码。
我迫切地希望改变这种情况。
基于此,近期将集中地阅读关于专注力的书。要达到的目标是:从这些书中更深层次地了解问题的根源,如何解决问题,以及我从书中提炼出了哪些理念,并如何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第一本书是:《深度工作》
昨晚阅读了第一章,深受其中一个理念的启发:一天中至少要有一段长时间的,无人干扰的时间,这段时间用于创造高价值的产出。
结合我的情况,我选择清晨5点半至7点作为我的连续无干扰时间。这段时间用于整理前一天的读书笔记以及写作。
《深度工作》摘录
第1章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注意力支离破碎的状态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需要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必须产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而这项任务需要深度
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
我之所以能将工作压缩到如此短的时间内,是因为我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竭力精简生活中浮浅的内容,同时确保充分利用由此节省的时间。我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精心挑选的深度工作展开,确实无法避免的浮浅活动则拆分成小块,在日程的间隙完成。每天三四个小时,每周五天没有任何打扰、精心安排的专注工作,带来了很多极有价值的产出
深度的生活才是优质生活
连续听一系列中等水平的歌手唱歌并不能累加成一场无与伦比的演出
两类人会在新经济形势下成为赢家:一种是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一种是自己所在领域的个中翘楚
如果你想成为领域中的翘楚,掌握相关技能是必需的,但并不够。之后你必须将潜能转化成人们珍视的实在成果
如果你不产出,就不会成功,不管你的技艺多么纯熟,天资多么聪颖
刻意练习的核心要素:1.你的注意力全情投入到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2.你能得到反馈意见,这样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法,保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产出
高质量工作产出 = 时间 * 专注度
工作时专注度达到最高,单位时间里的工作产出也将实现最大化
最优秀的学生能够理解专注度在产出方面起到的作用,因此会极度专注,从而大幅减少考试准备或撰写论文所需的时间,同时也不降低成果的质量
转换任务之后处于注意力残留状态的人,在下一项任务中的表现通常很差。而且残留量越大,表现越糟糕
未完成任务之间的转换带来的注意力残留对你的表现十分有害
深度工作并非是我们的经济中唯一有价值的技能,不培养这种能力也有可能做得很好,但是不需要深度工作的职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