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视角下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备考教学策略
—— 以2020—2023年全国高考地理卷为例
1.地理试题情境的含义及分类
(1)生活情境又称生活化情境,主要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生活事实为背景材料考查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既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又能强化相关知识模块的关联,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促进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与迁移 。
(2)生产情境是指多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企业生产活动为背景,通过选取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生产工序、生产原料等作为试题情境材料,借以考查学生的相关地理知识,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去认识、思考和解析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能力,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
(3)学术情境是指以真实的科学研究材料为背景,以学术研究的形式呈现相关信息,学生需要通过解读情境材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调用已储备的知识建构解决问题的路径 。此类试题借助学术期刊科研文献构建试题情境,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术探究能力。
(4)“时政情境 ”是时事政治情境的简称,是利用某个时间段发生的与地理知识存在紧密相关性的国内或国际新闻为背景材料,创设地理试题情境,以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有效促使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辨析能力,对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近四年全国高考地理卷试题情境运用分析
(1)从试题情境材料呈现方式上来看,近四年全国卷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且无任何规律可循 。每套试卷的情境材料都以多种组合方式呈现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存在以“文图结合 ”的形式呈现试题情境材料的情况 。整体上反映出地理学科具有“无图不成题 ”的独特性,同时,也体现出近年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2)从试题情境创设类型来看,试题在情境创设类型上做到了全方位覆盖 。
首先,以学术情境为背景材料的居多 。近四年每套试卷的学术情境最少占比也达到了 33.3%。通过深入挖掘近四年的学术情境发现,学术情境的素材多源自专业学术期刊上地理学者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采用学术情境创设的试题背景材料可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学术热点和发展前沿,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但由于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其中不乏涉及相关陌生的地理理论和专业术语,给学生在对试题情境材料的获取和解读上带来一定难度 。
其次是以生产情境为试题背景素材 。近四年每套试卷的学术情境最少占比达 20%。
最后,生活情境和时政情境的占比较少,但每套试题的情境材料均有涉及。
在试题情境创设的区域尺度方面,总体而言,试题的情境材料多选择以小尺度为区域背景依托,但中尺度和大尺度均有涉及 。在近四年的高考试题情境创设的区域尺度上还呈现出跨尺度创设情境材料的现象 。这一类试题对高中生有较大的挑战性和陌生性,需要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试题,以全面地、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
3.试题情境呈现视域下的备考教学策略
(1)创设地理多情境教学,增强学生适应能力
(2)深挖情境与知识点关联,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3)引导解读情境材料意图,注重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
在讲解高三月考试卷时,教师需要重点讲解选择题、综合题的情境材料解读,圈出情境材料关键信息呈现在教学课件中,从读题、画题(找关键词)、审题、解题到答题进行教学展示,引导学生解读情境材料意图,逐步树立学生解题的正确思维路径,并要求学生在后续每次做题时都应对试题材料进行勾画,对试题背景材料和设问内容的相关地理术语信息进行解读,并将解读内容写在试题旁,使解题的过程得以展现,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的检查、诊 断和纠正,有利于学生优化解题路径,提高解题效率和效度,增强学生复习备考的信心。
(4)增强图文解析能力,理解图像情境背后的地理含义
在读图时,应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顺序 。看到一幅地理图表,
首先应读取图名、图例等基本元素,从中获取该图所在的区域、方位、位置、河流、地形等信息;
其次根据试题提供的情境材料和设问,在图中勾画出与解题思路有关的关键信息,如气候特 点、地势特征、河流流向、工业分布、交通布局等信息;
最后结合题干信息和图表信息,挖掘隐藏在图表中的相关地理知识,将知识与试题的设问进行匹配,找出相关联的内容,最终运用于解题 。
(5)高考复习关注生活素材,重视训练学生综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