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对老师的喜爱。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为我的经常“放水”,所以跟不上的孩子不会感觉太为难。讲授一篇课文从预习开始初读课文,到课堂自读、领读、分段读、小组读、男女读、共同读……经历过这么多次的朗读,如果还不会背,也就不会背了,最多来一句“课下继续努力哦!”自然,这种同学不会太多,不过一两个。这些同学可能真的再逼他也很难背诵下来。因为我的经常“撒糖”所以优秀的孩子更优秀。每每有同学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或者是兴奋地跑到我跟前告诉我:“老师,这个我妈妈在家里已经教过我了。”“我也是。”我都会一手一个,摸着他们扬起来的脑袋微笑着说:“真不错,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你们的爸妈也都关心你们学习的好父母,老师喜欢你们,也喜欢你们的父母。”这招是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作者薛瑞萍老师学的,屡试不爽,每每得到夸赞,他们在家偷偷努力的劲头就更足了。
其次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负责任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盯着盯着这一课、那一字的疙瘩检查,直到过关才行。可是这无疑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同时在老师逼迫下硬性记忆又能维持多久呢?对于生字的掌握,我选择让孩子们把常错字,做成图画形式的“大字报”,相比于重复书写的动手图画和视觉冲击,孩子们很喜欢后者。再者便是是兴致勃勃充满童趣的广泛阅读。我相信,不管是生字的认识还是阅读的理解,都能通过大量的阅读变得开阔并生机勃勃。对于这些“娇弱的花朵”而言,培植他们对于学科的兴趣,是怎么努力都不过分的。这份积极的情感力量,是他们以后长期学习的继续,我也将以百倍的耐心等待这些孩子的思维苏醒——能唤醒他们的,只能是充满童趣的广泛阅读。
最后,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