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是不是又弄错了
有一句世人挂在嘴边的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人如果不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就会天诛地灭。但是,现在很多人把这句话给理解错了,认为人就是要为自私自利而生存,如果不追求自私自利的话,就会“天诛地灭”,这是不符合道理的。
《论语·宪问篇》第24章,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在孔子的眼里,古时候的学者,学习的目的是是为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和自身修养,所以称为“为己之学”。
“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认为,现在(春秋时代)的学者学习的目的是把“子曰”“诗云”挂在嘴边,以此显示自己才学突出,胜人一筹,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叹,这就叫“为人之学”。
那么,现在的人们呢,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装饰,显摆自己,得高分,争第一,考上名牌大学。或者是在同学朋友同志聚会时引经据典,说一大堆别人听不懂的话,以此显示自己的学问,仍然是“为人之学”。
古人说,“读书志在圣贤”。读圣贤书的目的是志在成圣成贤,是由庶人、士人变化气质,进而成为君子,成为圣贤。读圣贤书就像照镜子一样,把自己身上的毛病、坏习气、问题照得一清二楚,从而格致诚意,修身提高。
我们不读书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读了书之后,傲慢心慢慢也生不起来了,愈学愈谦虚,愈学愈觉得自己和古人的境界差得远。
修身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自利利人、自立立人、自觉觉他。古人说“理得心安”。理得心安的人才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忙忙碌碌地去妄求,甚至采取些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追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