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改变你思维的好书!
有幸在读书日阅读这本书。这本书颠覆了以往的绝大认知!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这本书的耐人寻味的部分内容。
从目录上来看,不觉得这本书有多“牛”但是他却在循序渐进的告诉我们,读书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我们的认知,不断地从认知到实践反思,继而去认知到实践,去优化自己的内在知识架构。“临界知识”和“底层规律”是这本书核心阐述的2个观点。
什么是知识?看似我们看了很多的书,可是转眼间,当时觉得醍醐灌顶的一些信息,却是过眼云烟,自己花在看书的时间上没有少,但是累计的只是书本的数量,来增加我们的虚荣感。其实,真正的知识是能够改变行动的信息。比如说:我们学习中医,牙疼,我们知道了信息,上牙疼痛,就以敲击的方式或者点揉的手法探查同侧腿部未经的易堵点脾关穴、梁丘穴、内庭穴,找到疼痛点。当我们知道了这些信息后,牙疼时派上用场了,这些信息才是真的知识。
所以抛却那些数据,信息,让这些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就是知识。那我们怎样去提升认知水平呢?我们一生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1. 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2. 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3. 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公共基础课,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用到的智性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等。
专业必修课,就是我们所选定的专业方向。正如前面说的,这个专业不是指学校划分的专业,而是指能够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
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这些大量信息输入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去反思,并且把旧有的知识给联系起来。能深入分析其中的相同规律是最好的方式。也就是说,训练你的底层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比较好的底层心态有2点:
1. 绿灯思维
2. 以慢为快
想对应的就是红灯思维和过快。
红灯思维是什么意思呢?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就是找理由反驳。
因为我们习惯了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抗我,和他干!因为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防卫性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他的错误。若我们真的能改变自己的想法,把红灯思维变成绿灯思维,也就是说,别人对自己观点/行为的质疑不再理解为别人对我这个人的质疑,认识给我们带来提升的空间与改进,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育儿中,我们给孩子贴的标签不要带有侮辱人格的话语。比如:你的桌子这么乱,都不知道怎样收拾一下,真懒。这个“懒”字就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就是对他的质疑,当孩子有力量来反抗的时候,他确实会用他所擅长的方式来与我们针锋相对。所以平常养育过程中,我们能让孩子清晰地区分人和人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孩子,你做的这个方式不对,需要改正,但是你的人我是喜爱的。
绿灯的思维能让你把责任划清楚,并且拥有自己改变自己的内驱力,从而去改进和成长自己。
绿灯思维是战略,而以慢为快就是战术。在这个变得越来越快的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快快,是我们公司的开会目标,增长快,在现实生活中,快递,快餐。。。。。无不充斥了我们的视线。但是快只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越需要我们稳扎稳打。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通过慢读,把一本书读厚再读薄,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会把重要的、核心知识深刻理解了,我们才能胸有点墨,运用起来游刃有余!说到读书,我们一定得谈谈如何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来的。那如何去提升学习能力呢?主要有三个方法:
1. 反思
2. 以教为学
3. 刻意练习
前面我们提到,要真正快速学习,不是一上来就求快,而是先放慢,练内功,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反思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让自己看问题深刻而准确,要坚持的基础训练之一就是反思。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就是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我们以为那些临场决策能力好的人,是有天赋支持,从而羡慕不已,当然我不排除有他们的天赋过人之处,但是这些能力仍然需要后天可以练习,从小事开始反思,把每一次的行为处事都当成是重要事件来应对,那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很容易就从容应对。
比如说:我最近遇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感觉身体不舒服,我就反思最近发生了什么,因为熬夜了有2周多了,身体明显吃不消了,于是我就果断做调整,不要总是去熬夜。早点起床去学习。看上去这一个小小的改变,会对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比如:孩子跟往常比,最近调皮捣蛋了许多,我们需要去检索,是不是最近陪孩子的时间变少了,还是陪伴的质量不高了。从小事开始,把生活案例化处理,每日写反思日记是比较好的一个反思方式。
说完了反思,我们再来说说以教为学。我们都知道,最好的学就是去“教”别人,当别人的老师,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自己学习的过程。有些知识阻塞和不清晰的地方,都可以通过复述的机会,让自己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让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的过程。
掌握了这2点最基础的方法,刻意练习再加上记录,定期回顾或者适量付费购买就能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只要我们去探究到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其实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寻找临界知识的过程,就是寻找对我们有用的,使用范围广的可靠知识的过程。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去发现总结,并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知识,若没有解释的话,想办法寻找或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它。
比如:供需关系,利益链接等等。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这些,很容易就想到底层规律。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质询的过程,在持续的发现和自我否定中,你的临界知识假设会进化得越来越可靠,越来越有解释了,也对当下及未来的预测性能力更强。
这本书,每一章节都很落地,通透,但是作为一名菜鸟,最后一章对我的帮助最大,因为改变思维的方式,可以直接改变处事的方式,生活都会焕然一新。现在我谈谈改变我们思维的3个方法,也是我觉得此书给我最大的几个方法。
(一)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时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最基本应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 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
2. 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3. Why层面,也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常人的观点就是1.2.3的顺序,但是若我们能站在why层面来思考问题,思考问题就上了一个等级!
比如:孩子就是想玩游戏,不想去学习。我们看到的表象就是孩子玩游戏。若我们能深入孩子的核心层面去看一看,孩子为什么想玩游戏,是因为现实太无聊还是,玩游戏太有成就感??等等,当我们能系统的从WHY层面去看待事情,那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高度不同,格局不同,解决方案也会不同。
(二)系统思考
跟黄金思维圈一样,看事情要系统的来看,不是只看到表面,应该看到事物的互动“关系”入手,而非从“事物”本身入手。有的时候时滞,是系统思考中非常关键的概念。耐心去寻找到那个系统关键解——一个系统中特定位置——对其施加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的变化。
可能刚开始,推动系统的关键解运作,系统的情况往往会更糟糕,我们会习惯性地按照采取的行动和之后的结果来评价事情的好坏。事实上,若能认真从系统关系入手思考问题,从整体,动态,连续思考问题,那很容易找到问题的核心直指WHY.
(三)安全空间
什么是安全空间,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活在极端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所做的准备。也是人类在无数次犯错后总结出来的小概率事件的应对之道。
我们要知道,再稳固的系统,若没有预留足够的安全空间,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怎样建立安全空间,有以下3个方法:
一:冗余部分
1. 完整备份。就是说,我们尽量什么事情都再复制一份以待备用。比如:论文,电脑一份,U盘一份,邮箱一份等
2. 关键节点备份。对于成本太高,或效率不够的情况下,对关键节点进行备份。
3. 解决方案备份——Plan B。在极端情况发生时,有一个能够实现同一个目标的解决方案。如:发生火灾时,消防通道是电梯的Plan B.
二: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在自己胜算的时候做决策,通过减少做决策的次数提高决策胜率,也能创建安全空间。
我们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做,更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而不是随大流。
当然我们若坚持在有胜算的时候做决策,就要有能力在收到高风险、高回报的诱惑时保持冷静。如:股市
三:构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间
反脆弱是指,遇到极端的情况反而能获得更大的益处。所以提升系统的反脆弱性,增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如:中央集权和分权式系统。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到此结束,非常推荐大家去阅读,改变思维就是改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同时也会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