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在生活中,如果陷入矛盾一心想,要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那么就在忽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同时也忽视了自己和他人的实际需要,将冲突的过失归咎于对方,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对他人的道德评判其实也是一种暴力的行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在例子中得以细致体现: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同时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如果自己优于他人,心里可能会充满满足与得意的感觉。如果自己不如他人心里就会产生不平衡,这其实是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的。
有些人在潜意识中将责任等同于负担与压力,“不得不”与“你让我”都是一种逃避的体现,“不得不”淡化了个人责任,而“你让我”则忽视了我们情感内在的根源。 当我们企图用这种回避责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该思考自己做这些事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回避责任不能让我们了解自己做某件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也无法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把自己的坏情绪、糟糕的状态归咎于别人——是你让我伤心,因为担心你所以我失眠了,这都是推卸责任的表现,想让别人对自己负责,承担自己的不幸,其实是自己心态不好,不能把控自己的情绪,把责任推给别人就会产生抱怨、指责,一样蒙蔽了心中的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才能豁达,淡然。
在面临“不得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例如我不得不写论文,变为我选择写论文,因为我想要顺利毕业。我们无法要求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