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孩子打完球回家,突然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再去打乒乓球了。”
心里一惊,这是打球一年来孩子第一次提出这样的想法。
连忙问他什么原因,但他不愿意开口跑开了,就只留下一句“反正不想再继续了”。
孩子当时不愿意讲,我也就没再勉强他。
但是暑假班马上结束了,接下来开学后面临续报秋季班问题,如果孩子不喜欢或不愿意继续打下去,我也只能遵从孩子的意愿不再续报。
但在放弃前,我还是想让孩子开口讲讲他内心真实的原因。
当天麦爸有事不在家,第二天,我跟麦爸在微信里沟通好,当晚回家一起跟麦子谈谈,并让麦爸提前想好话术。
晚饭时,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起乒乓球,我朝麦爸看了一眼,他马上接过我的话,跟麦子讲了自己小时候学乒乓球的故事。
麦爸说自己小时候很喜欢乒乓球,但是条件艰苦没有钱报班学习,所以自制了一块木板,跟小伙伴们蹲在水泥地上练球。
听到这里,麦子捂着嘴笑了,仿佛在说木板也可以打球么?他那根紧绷的神经也跟着放松下来。
接着,我补充道:爸爸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都克服困难练球,最后也练出了一手不错的乒乓球。长大以后,他在大学里跟同学们相约打乒乓球。工作以后,公司里举办运动会,他也能一展身手。
话锋一转,我问麦子,你不想去打乒乓球的原因是因为觉得练球太苦了?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
此时,麦子终于放下戒备开口道:“我想换个教练,现在的教练我有点怕她,每次跟她练球我都很紧张,所以练得越来越不开心。”
“但是,其他小朋友都没有提出来换教练,只有我一个人提出来影响不好,所以我就干脆不想打球了。”
听到孩子讲出这个原因,我长舒一口气,然后对他说:“换教练可以啊。不过,换个教练也一样会对你严格要求,但你要明白一点,严格是好事,严了才能让你们的球技有进步。如果你决定要换教练,妈妈尊重你,这件事就放心交给我,我会去跟总教练沟通。”
孩子忐忑地点点头。
孩子所在的乒乓球馆设在校内,因为疫情管控原因,我只在去年家长开放日进校园时,去馆内看过一次,他跟随的教练不苟言笑,对孩子们要求挺严格。
我本以为这是好事,毕竟严师出高徒嘛,却不曾想孩子没法适应,并且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馆内还有其他几个教练,每人负责带十名左右的队员,大家同时上课,所以孩子练球时会有横向对比。
在兴趣爱好上,孩子跟教练是否合拍看缘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情感上直来直去,如果无法说服他接受不喜欢的事物,那就只能另辟蹊径。
为了让他过去一年的坚持不付诸东流,次日我与总教练沟通,他表示很理解,当天下午就给孩子调整了教练。
晚上到家后,笑容又回到了他脸上,一开门就跑来跟我分享这一消息。
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庆幸最终用温情让他开口讲出了原因,并帮助他找到了解决办法。
写在后面的话:
这是一个双面性的问题,如果这是一门学校里的学科,孩子某天回来说不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了,那是无论如何都要说服孩子,并及时与老师沟通,让孩子过了心理关。
而如果是一门兴趣课,孩子也知道这是有自主选择权的,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帮助孩子达成心愿的。
事后跟孩子补充说明了这一点,他点点头说他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