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阶段重点关注的是app日志功能,这个功能服务于我们能让未来发生改变和进步,因为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人生的停滞。
一、任务环节
日志就相当于每个人一辈子的一本书。碎片化日记能让人有一个种节奏感。
记录的作用:建立自知之明,数据可以用于纵向和横向比较,用于找差距;用于以后备查;引导有意义的思考(记录有处于有益的思考)。
什么是有意义的思考?
有意义的思考是积极的,多想想自己今天哪里做的好,别老指责自己哪里做的不好,相比于自己今天犯的错误,多看看自己今天做的好的地方更有意义。
追寻为什么不好,就不如问自己要做什么更有意义,对眼前的问题做什么会发生改变?(比如,我们今天拖延了,与其追溯拖延的原因,一直到原生家庭,但这又能改变什么呢?)
从现象中能提炼总结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让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未来的行动更有意义。
我们经常抱怨和评论一些事情,这每个人都能做,所以价值也比较低,所以我们与其抱怨,不如想想针对这件事情我们接下来还能改变什么,所以要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情。
有意义的思考是更多指向未来,而不能经常想自己过去有什么后悔的事情,但思考过去的最终目的是对接下来的自己能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才是最重要的。反思最重要的目的能让是未来的自己有什么改变。有意义的思考要服务于不断正向的改变。做一个活在未来的人。
以上这些思考都指向于一个思考,就是要思考自己是否处在人生停滞的状态。有时候我们埋头当下的事情不会抬头思考,几年过去了,发现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从小到18岁,有一个外在的标志,让我们感觉自己在进步,比如年级的上升,年龄的变化以及身体上的一些变化。但上大学之后就有了这样的感受,觉得大学学的东西要不太难而且觉得没法用,或者大学上了几年觉得自己停滞了,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又会产生这种停滞的感觉,原来工作能给我带来的东西就这么点,好像现在都能看到自己老了的样子。这就是所谓人生的停滞。
但停滞也有非常正面的意义。因为我们在迷茫中可能会思变,会思考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局面,让接下来的生活发生不一样的转变。
人生停滞不可怕,但感觉不到人生停滞,变得麻木,对长时间的停滞失去敏感度,这种感觉已经不再让自己焦虑迷茫,没有感觉是更糟糕的一件事情。所以在日志上看到自己的每一天,在日志上看到人生第多少多少天,每一天的时间流逝,看到每一件事情,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然后在每件事情上去做反思,去做一些建设性的思考,接下来能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怎样进入理想状态,能让自己对人生停滞保持敏感。
我们有可能是原地打转的磨盘,效率显得是高的,但其实人生是停滞的,所以我们要以时间和财务自由为目标来进行时间管理,这样才能让时间发挥出更大价值。我们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处在一个停滞的状态,这件事情会让我们难受,但是也会让我们奋起反击,开始努力。
活在当下和为未来而活是什么关系?
人要是不为未来而活,就肯定停滞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想未来是必要的。
活在当下是指我们要为未来做努力但不是为未来而焦虑。创造未来的方式就是当下的每一个行动。当在app上开启了一个计时器,开始专注眼前的行动的时候,这就是活在当下。因为在这个时间里大脑就聚焦于眼前的事情,这个时候不用去想过去,也不用去想未来,就是聚焦于目前的事。专注眼下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充分利用时间, 就是在有事情做,就是在创造价值。把眼下这个时间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过好就可以了,活在当下就是每一次的计时,就是引导自己专注眼前。而每一次的行动又是创造未来的东西,让我们发现有价值改变的东西。所以,活在当下应该是聚焦于每一件事情,有一定的紧张感,但不会焦虑,而且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因为我为自己的改变做了努力。所以自律一天身心俱疲,是因为自己没有做想做的事情。
二、提问环节
1.晚上睡前要读半小时书,制定好没有执行怎么办?
这涉及一个习惯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的问题。一个习惯要想发生,首先得安排出一个时间相对明确,而且这个时间和他竞争的事应该很少。晚间竞争的事情很多,比如看手机,看电视,睡觉,聊天,洗澡都是和看书竞争的事情。所以如果把一件事情在不做准备的情况下,让看书这个行为发生就比较理想化。其次有一些事情是需要一个提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是要看哪本儿书,得提前准备出来,让看书这个事情变得更容易,体验更佳。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把书拿出来,准备纸质书或者电子阅读器,看书能不能躺在沙发上就完成。另外,不能为了看而看(在高效学习的课程里有介绍)
2.因为人际影响到自己的安排怎么办?
应付维持人际关系和自己安排的事情是个优先级的问题,这涉及到如何有技巧地拒绝别人的问题。所以要降低取舍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3.英语学三小时听着就不靠谱,时间太长了,可以学半小时听起来,更靠谱。要看安排是否合理,以及是否为了发生这个行为做好了准备工作。比如说要跑步, 又要思考装备路线,天气,温度,跑步的手表,衣服,时间点的选择等都是跑步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而不是说明天打算学英语三小时它就自然而然发生了,所以还是前期准备工作没做到位。
4,开始一件事不难,但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一件事情不存在容易坚持,只要让它发生变得容易,让这个过程变得有趣, 让这件事情尽快带来正向反馈,这就是容易坚持的。比如刷鞋,到了点儿就是不想做,那就思考为什么不想做,因为做这件事情是洗澡顺手干的,但手动干这事情又很麻烦,那怎么降低这件事情的门槛呢,就去网上找找刷鞋的机器,这样坚持刷鞋就变成了接上水,按上按钮。这就是把这件事情的门槛往下降,门槛降低之后,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就会有所提高。
另外我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事情坚持起来就很没劲,这就不是坚持的问题,而是这事儿本身就不该做。就拿读书来说,如果读一本书没有期待,很盲目,听说这本书特别火,拿来之后也不知道这本书能为自己改变什么,这就很难坚持了。所以如果习惯到点不发生,有可能我们坚持的那个东西本身就不想坚持,从来不会有人说坚持打游戏之类的难坚持。
读书学习课程之类的事情,本身就不享受很功利的是为了某一个目标,这事儿就不容易坚持,而然后又没有为这件很困难的事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它变容易和好开始,把其他影响因素给撇掉,那这件事情到点儿不会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可不可以不做?如果跟评职称收入有关系,那这件事情多枯燥也得干,需要做的是把影响这件事情的干扰因素撇掉,比如在家里不行就去图书馆,玩抖音上就卸抖音。
5.看《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中划分场景的六个元素,也是安排习惯的六个可能思考方向。时间地点,周围有没有人,需要哪些物品?身心状态是什么样的?
6.学一门外语要达到理想状态没1000小时拿不下来。财务自由和时间管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我们如果实现不了财务自由,这辈子可自己支配的时间也就那几小时了。所以要想办法从时间角度让自己更充裕,更自由。有各种各样杀时间的东西,随便看视频半个小时,一会儿时间就没了。
7.怎么能做到最大时间节省被别人消耗的精力?
远离消耗精力的人,或者想办法应对这些人。
8.当自己不自由,但又很想按自己的生活节奏走,就很拧巴,所以又必须得听领导的,又想自己安排时间,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说,就没办法了。所以两个大方向就是在夹缝里怎么做,或者干脆就别在这个夹缝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解的。
场景清单最适合的事情就是安排习惯。
总结,第六个阶段思考的是不要让自己的时间停滞。下一步看老师的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