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论语·述而》
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刚猛,恭敬而安详。
孔子的人物性格刚好是中庸之道的体现,子思在《中庸》里讲的致中和就是孔子达到的境界。我们在工作中提到的三种态度也有这么点意思,和善而坚定,紧张而有序,热烈而镇定,这是每个人努力的一个方向。这两者前后的平衡,结合了人道与天道,达到了阴与阳的平衡。
一个人往往容易偏向一方,比如温和的时候忘记了严厉,这样就变成了老好人,好到了没有原则,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的管理者就是对下属没有要求,害怕员工的离职和流失,或者害怕员工太累太苦,这些没有原则的好都是溺爱。严厉的人又忘记了温和,只顾着目标和原则,忘记了人情和关怀,这类管理者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容易拿到目标,但不太遭人喜欢,容易让人害怕而远离。所以要做到即对他人要温和又不失原则,严厉要求做到最高的标准,这种人就是一位让人心服口服的好老师,好家长,好领导。
高大的形象给人感觉很威严的样子不是因为一个人的凶猛,是恰如其分地感觉到一种气场,不是很刚硬而让人产生的害怕,特别是给人感觉到的恐惧是从一个人的性格很凶猛体现出来的,在生活中动不动要打人,动不动就骂人,似乎被他人居高临下地压迫着,这种就感到太刚了,给人一种没有喘气的压力。太刚猛了就会产生很多的叛逆,反抗而造成对立的局面,失去威严了也不行,做事就会太随意而嘻嘻哈哈地,不够严谨了,所以要两者要平衡。
对一个人的恭敬使得自己内心要安详,证明这种态度是发自内心的,往往使得自己不安的时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有做到恭敬,态度非常不好,这种人就是给人感觉吊儿郎当的样子,或者傲慢骄横。还有一种是过度恭敬,感觉是阿谀奉承,变成了讨好和拍马屁,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得自己良心不安。既然是做了,凡事就要发自内心的认可,要从心底里认可以后再从行为上产生的恭敬是让自己最安详的。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应该要切记,修炼自己的中庸之道,但凡有偏差就容易走入一个死循环而处处碰壁,我们练就自己性格的标准就是刚才孔子的风格,做人要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刚猛,恭敬而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