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1.17请停止无效的阅读!(8)第三个坑:阅读方法错误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上文分享到“见感思行卡片笔记法”完美契合了有效学习的步骤,能够帮助我们萃取知识晶体,实现有效学习。

除了这个价值,“见感思行卡片笔记法”还有利于我们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认识知识体系


百度的定义:

知识体系是指将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的知识点用系统、结构的方法整理在一起,建立知识间的连接,使知识更好地发挥价值。

这是一个有序的结构,将各种知识和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系统的知识框架。

人类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庞大成熟的知识体系,我们常说的学科领域就分别有各自的知识体系,比如:文学系、数学系、哲学系等等。经过该领域众多专家的常年研究总结,已经提炼总结出本领域庞大丰富的知识体系,这些是人类的知识体系

从个人而言,只有自己吸收掌握的知识才能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个人的目标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图所示,黑色的圆代表人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这些是全人类所有的、客观存在的。红色、绿色、蓝色的区域代表的是某人的个人知识体系。

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说,也许从A到X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都是构建得很丰富完善的。

但是从个人来说,也许张三(红色)的知识体系只包含全部的J和K,部分的B和C;也许李四(绿色)的知识体系只包含部分的E和F。个人的知识体系是个人独有的、残缺的、非标准的。


知识体系的作用就是管理知识,便于运用。

零散的知识点,不利于储存和调取,难以记忆和运用。

知识体系把知识点关联起来,把它们安排在各自的位置里,让它们找到组织,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形成一个体系,有利于我们去多维思考、灵活调用它们。


可以把知识体系想象为我们家里的书柜。

一个完整的书柜,就是我们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书柜的每一个方格,就是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方格里的每一本书,就是知识体系当中的一块知识晶体。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我们的个人知识体系就像一个大书柜,怎么来构建构建它呢?

构建知识体系的步骤

1、明确目标

2、搭建框架

3、整合知识

4、不断更新


一、明确目标

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是要确定目标,构建知识体系也是同理。我们先要确定自己这个大书架的目标是什么

书架的大小是多高多宽?——个人知识体系的总容积

书架中分多少个方格?——包含多少个知识领域

这些方格哪些是重点?——确定关键知识领域

方格中放多少书?——该知识领域的总容量

这些书的难易深浅?——该知识领域的研究深度


一个缺乏目标的知识体系,就像一个杂乱无章的书柜,各种有用无用的书籍、废纸都混在一起、堆作一团。存放的时候找不到位置,调取的时候也非常困难。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自以为藏书颇丰,却不过是自我感动,一团浆糊,毫无用处。

所以,阅读的起点是明确阅读目的,建立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明确知识体系的目的,明确范围、重点、深度。


该如何明确知识体系的目标呢?

请参看前面这两篇文章


原理和方法都是类似的。


二、搭建框架

第二步搭建框架和第三步整合知识是相互配合、交织在一起的。在明确目标之后,我们先根据目标选择领域、初步搭建该领域的知识框架,但这个知识框架来源于我们整合知识、提炼出来,并且后续通过整合知识、不断地调整完善框架。

初步搭建框架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出该领域的入门级教科书,教科书的目录就是该领域的基础知识框架。或者找出该领域公认的经典书籍,可以筛选3到5本,将他们的目录提炼整合,也可以得到该领域的知识框架。


举个例子:

我是一名培训师,当然要搭建自己在培训领域的知识体系。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我心中有一个大体的框架。又先后阅读了几本领域的经典书籍,初步搭建了一个框架:高效学习、课程开发、课程讲授、培训管理。

后来在不断地学习阅读过程中,不断整合提炼知识,并优化知识框架,目前搭建的框架和框架中的知识如下:


1、角色认知和定位

《金牌内训师》

《技控革命:从培训管理到绩效改进》

《培训管理工作手册》


2、课程开发设计

《FAST高效课程开发》

《结构化课程开发》

《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

《best高能经验萃取》


3、互动式教学设计

《引导式培训》

《互动教学设计》

《行动学习手册》


4、知识管理

《印象笔记留给我的空间》

《高效能笔记法》

《读懂一本书》

《如何高效学习》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学会自学》


5、个人素质

《金字塔原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结构思考力》


三、整合知识


知识框架,是我们学习体系的广度

整合知识,是我们学习体系的深度


当我们构建好整个书架,规划好每一个方格的领域、大小、数量,就需要往这些方格里放入“书籍”,也就是我们的知识晶体。

当然,这里说的“书籍”并不是真正的实物书籍,而是指我们大脑中这个知识框架里面放的知识晶体,也就是知识净资产。

你存入大脑中的知识晶体,是未加工的原始信息还是精加工的知识净资产?这就决定了你的知识体系是肤浅的还是深入的。这就决定了你的知识体系能否实现真正的关联构建、能否被高效的调取运用。


怎么才能获得精加工的知识净资产?

这就需要用到我们上文分享的“见感思行卡片笔记法”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运用“见感思行卡片笔记法”,把每一次学习的成果都加工为知识净资产,在整合环节就非常的轻松高效。只要将知识净资产存入我们的知识框架中,他们自然就相互链接,构建起了知识体系。


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包括四步

1、按照第二步的框架选择主题书籍

2、使用见感思行卡片笔记法,对主题书籍进行阅读提炼

3、提炼后可以获得知识晶体,也就是知识净资产

4、将知识晶体整合,形成该领域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用搭建好了单一领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将多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整合、相互融合,搭建个人的多维知识体系,实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当然在整合知识环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可视化的大纲笔记”,这个部分下次单独分享。


四、不断更新

到第三步,我们的知识体系已初步成形。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体系。

在当今时代,人们的寿命周期越来越长,但是知识的更新周期却越来越短。


及时的补充完善更新,才能让我们的知识体系不断地丰富、强大、保持活力,为我们提供强大的助力。

一个系统、有序、指向明确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成为领域专家、创造成果。

预祝我们都能够通过这四个步骤搭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用好“见感思行卡片笔记法”、不断高效提炼出知识晶体、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