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1725)
周末闲暇时间,闺蜜和我煲起了电话粥,从为了评职称而担任班主任说起,说到工作的繁琐和劳累,又说到面对学生调皮而无奈,最后终于切入重点,“如果学生上课爱捣乱怎么办?”“如果学生谈恋爱怎么办?”“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公然和老师对抗怎么办?”………
说实在的,最初我也是特别认真卖力的根据自己的经验给闺蜜做答。认真,是因为闺蜜的信任还有我们之间的情谊,卖力是因为我根据自己得经验而谈,而我的经验是否真正能帮助闺蜜我也真的不敢肯定。所以,后来聊着聊着,我竟然客套的说一些“多和孩子沟通”,“和学生做朋友”“多鼓励多观察”之类无关痛痒的话。
不是我没有耐心,也不是我不想帮助老朋友,而是我根本不了解闺蜜班级孩子的状况,我自己个人的实践经验也不是什么灵光妙药,真的不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是没有万能钥匙的。无论多少方法或者经验都无法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具体的教育问题。
例如,该如何帮助一个有心里脆弱,成绩又不好得孩子?这是一个相当普遍得教育问题—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个体不同,就没有办法用一个统一的模板去具体帮助孩子,毕竟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性格特征,学习能力以及成长经历是不同的,是具体的个体,具有唯一性的。
19届我们班级有一位王同学有暴力倾向。原因是因为在寄宿学校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在同学面前很是没有面子,所以内心认识问题就产生差觉,觉得老师故意针对他,不喜欢他,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后来休学一年后转入我们班,刚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有诸多得不适应,更多的还是在家独处的时间里,缺乏和周围人沟通交流的锻炼机会,所以和同学只要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21年我们班级又有一位赵同学有暴力倾向。原因是从小缺少父爱的陪伴,在同学面前有自卑的心理,每天就像小刺猬,身上的芒刺随时处于战斗状态,只要是同学说话不对他的心思,他就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当他的拳头轮在别人的身上时,他感受到了发泄的快感,却从没有思考过自己言行的不当。再加上母亲的溺爱,多少次打人事件发生后,赵同学被母亲保护的好好的,没有受到一丁点的处罚。
这两位同学,表现出来的都是爱打架,而且有暴力倾向。但对他们没有办法用一个公式或者模板去转化,对他们的转化,也只能是具体从分析这个孩子成长中的种种原因,从而找到有效解决的途径与科学方法。对于王同学,老师的关心和鼓励都会温暖孩子曾冷漠的心,而对于赵同学则需要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多些正确的引导。
还有转化后进生的教育课题。这些孩子行动习惯差,成绩又不好,往往要耗费老师们绝大部分精力效果又不太明显的事情。
魏书生老师在转化后进生时采用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自己能胜任的事。例如有的同学能完成生字读音,就让他负责读生字,有的同学会解词,就让他给同学们讲词语解释,有的同学善于朗读,就让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个方法的确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我们能否“拿来主义”呢?
17届有一位男同学,头脑特别聪明,上课的时候总是能提出“见地”性的问题。例如在讲《湖心亭看雪》时,他就提出明明是舟子撑船和“我”一起去赏月,为什么说是”余独往湖心亭看雪呢?”在讲《醉翁亭记》时,他又提出“颓然乎其醉也”“饮少辄醉”文中多次写欧阳修的“醉”,这不是被贬后意志消沉的表现吗?……但这位男同学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上课的时候只要是他认为自己听懂了,就开始和同桌说话,前后桌说话,完全将课堂纪律置之度外。时间久了,成绩就一点点的落下了,渐渐的也就加入了后进生的行列。
如果我们用魏书生老师的方法,让他写写生字,查字典等,能帮助他提高成绩吗?显然他的问题不在基础差,而在于学习习惯不好,如果帮助他提高成绩,就需要我们结合他的性格特点,找好切入点,帮助他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
所以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发展过程,他是一个时刻呈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当我们面对教育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时,需要的不是四处求救其“灵丹妙药”,而是需要我们善于观察和研究,勤于思考和创新,在教育实践中积累教育经验,丰富教育智慧。
因为,真的,教育是没有万能钥匙的。也衷心希望闺蜜班主任工作顺利,也祝愿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