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嘉平三年八月戊寅日(251年9月7日),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文贞,后改为文宣。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司马懿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学会励精图治,审时度势,洞察时局,以不变应万变,懂得立身处世之道,更懂得进退自如的生存之道,以志存高远之心态来塑造我们的人生和胸怀大志的境界来书写我们的未来,这是否意味着我们都应该矢志不渝,坚韧不拔,也未可知,还待因人而异,各有千秋。个人认为,心中有梦,人生不枯,思想不倦,常绿常新。
司马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晋咸宁六年(公元280年)春,沉重的建业城门缓缓打开。以残暴名扬海内的吴国皇帝孙皓出降。华夏再次统一,让人心驰神往...
-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总有高低起落,在大环境不如意的时候,往往最能考验人的隐忍能力,能熬过这段艰难时间的人都...
- 三国百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枉添白发。《三国演义》里最大的和最后的一个惊人之笔就是名不见经传的司马氏最终竟然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