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旅,安步当车,自是一种满足;现代社会,节奏加快,有车相随岂不更好?不管拥有怎样的一辆车,能以车代步,总会有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情怀。我是个乡下人,出生在七十年代初,对车的见识比较迟缓和愚钝。乡里第一条公路通车的时候,我已经上初中了。虽是条土路,但全乡人都感到激动和高兴,像是怀有某种神秘的期望。七八十年代的乡村,似乎还没有从自给自足的古老传统中苏醒出来,人们沿袭的农耕思维依旧囿于成见,那么根深蒂固。浸润着辛勤汗水的山山水水,沉淀着人们如大地般浑厚而坚定的内心。那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习惯于用最小的欲望来填补贫乏的眼界和心田。我正是听着也哼过这样的民谣,渐渐长大:尼龙褂子搭肩膀,手表戴着哗啦响,自行车往前攮······我人生的第一辆车就是一辆飞翔牌自行车。九三年春季的一个周末,花三百多块钱在县城里买的,搬到中巴车顶的货架上带回山里。上班时,白天就放在自己房间外的走廊上,从不上锁。同事要是临时出去办点事,完全可以不打招呼自行骑走,俨然就是一辆校内“公车”。我从家到学校也不过两里地。村里通了公路后,骑上车还没哼完一支流行歌曲就到了。那时候路上人少车更少,我学会了“放马”(不扶车把手)。至今想来,年轻时代,就爱那么轻狂不羁,自得其乐。
对于它,我不吝啬,但我也很爱护。一块抹布,塞在座凳下面的空隙里。一有闲暇,我就端出一盆清水,认真擦洗它。发现哪里螺丝松动了,就赶紧儿拧紧;哪个零部件坏了,就立马去镇上的修理店换掉。多年骑行下来,外观看上去还是那么的新鲜,真是一点都没敢亏待它。九八年十月份我拥有了第一部摩托车后,这辆自行车就被我闲置了。六年的岁月里,不分日夜,这辆自行车一直陪伴着我短途上的出行。载着我穿过四季里清晨的凉雾,追赶日出的霞光,作别傍晚的夕阳,仰望满天的星斗。喝酒后推着它,它就支撑着我歪歪扭扭的身子;午夜黢黑的村路上,清脆的铃声鼓舞着我不惮于前驱;青春的浪漫里,一不小心还缠绞过恋人飞扬的裙裾和无处安放的脚跟。现在想来,自行车之于我们这代人的轻便,是短暂的相守和享受,短得如惊鸿一瞥,去得如飘忽云烟。作为一种出行工具,在乡村的道路上,它是向现代生活转型的一个短小的铺垫。它留得住一段永久的记忆,却挡不住风驰电掣的节奏和呼啸而来的更替。摩托车开始是个稀罕物,尤其在乡村。那时候,一个乡也没有几辆,且几乎都是少数暴发户才拥有。问问那价格,口袋空空的我只有咋舌,可望不可及地想:这辈子怕是买不起啊。九八年结婚,狠狠心跺跺脚,决心也置办一辆。我便去县城找一个业内人士提了一部钱江牌摩托,车身不长,稳重精悍,主体红色。当时还不会骑,就请一个同事帮我骑回来。然后就一个劲地练骑,终于可以自由驾驭,不久就可以大胆带人了。那时候,乡村都是土路,坑洼不平,尤其雨后,好多路都是泥泞积水,稍不注意就打滑摔跤。当速度与激情的油门握在手里的时候,安全就因此系在家人的心中。生活总是这样,担心的事往往就是在所难免。九九年暑假,正值农忙双抢。那时候,人们喜欢把多余的稻草铺晒在农田附近的公路上。一条小水沟被稻草遮盖住,我骑车经过时瞬间摔倒,倾倒的车子压住我右腿,排气管就贴在小腿上,硬生生的给我来了一个“炮烙之刑”,及今还有一块很大的伤疤。不久后,女儿降生了。一家三口,从女儿被抱在怀里到自个儿坐到中间,这辆车就忠实地为我们服务着。它载着我奔驰在乡野的道路上,不论丽日晴天还是斜风细雨,要么走亲串友,要么呼朋引伴。由于车辆老旧,性能降低,又在城区安了小家,为了方便上下班,便在零四年暑假又买了一辆豪爵牌摩托。车身比原来车长,主体也还是红色,我就觉得红色鲜艳耀眼。这辆车一直陪伴我十一年,山里山外,春秋寒暑。每个周末,风雨无阻。冬天长途的骑行是很考验人的,必须全副武装,戴严实的冬盔,穿厚实的衬裤还要绑上皮质的护膝,上身最好是穿羽绒服,两幅手套。可即便如此,数九寒天里仍旧冻得人双脚麻木,全身冰冷。倘遇上雨天,更是糟糕,风吹雨打,一身狼狈。骑行多年,我也因此落下了严重的鼻炎,折磨得够呛。最美好的骑行享受,莫过于春夏之际。山环水绕,树木葱茏,野花盛开,微风不燥,清香散发。慢加油门,轻点刹车,快慢自如,好不惬意。迄今仍记得,一三届学生毕业前在教室后面黑板上的告别语醒目地写下:最牛逼的摩托车手,最年轻的板寸大叔。我看到后也会意且深情地对他们笑了。因为我知道,这些年里他们关心我的摩托车,一直胜过关心我。男孩子们每个周末都要看院子里我的摩托车可在那,再做出我“走没走”或者“来没来”的准确判断,然后决定他们自己的那些小行动。摩托车陪伴着我无数次的出发和抵达,十几万公里的行程上,碰擦过,摔跤过,历险过,受伤过,爬起过。在那些年轻的时光里,谁的青春没有星夜的狂飙?谁的韶华没有冲动的激情?谁的豪情没有酒精的淬炼?谁的征途没有炽热的烈焰?谁的生命没有绽放的精彩?谁的履历没有化险为夷的心愿?不知道是时代改变了我们的认知,还是我们的认知改变了时代。是曾经的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信力,还是时代总要赋予人们最好的红利。那个觉得这辈子也买不起摩托车的我,不知不觉骑旧也骑坏了两部车。随着那记忆犹新的车牌,而今早就变成历史的烟尘,隐没于自己年轻的江湖。二零一五年,我居然敢下决心去买了一辆大众朗逸轿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竟然不是天方夜谭的神话。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让我们不敢想象,仿佛瞬息,却已万变。学驾照的路上,起伏跌宕。终于拿到小本后,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自此,更多旅程是穿行在城乡之间。雨淋不到,风吹不了,冷暖都有空调。城市纵横的马路越修越宽阔,乡村的土路一样四通八达,而且基本都硬化和亮化了。山高自有车行道,翻山越岭,哪怕是再偏远的犄角旮旯,也挡不住人们对便捷出行的追求。一切都顺应着这时代发展的要求,日新月异的社会容不得你多想,就冷不丁的要我们来个匆忙的转身。不几年的时间,城市乡村,曾几何时还觉得遥不可及的梦想就一下子变成了现实。驾驶已然成为许多成年人必备的一项技术,小汽车悄然就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的慢条斯理的乡村,似乎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被深层解构了。一方面都市的闲人可以随性而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徜徉山水,完成一种心灵的慰藉和自愈;一方面山村的年轻人可以率性而去,“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拼搏商场,实现一种生命的提升与自强。车多了,再宽的路也显得拥挤,安全驾驶就尤为重要。“路怒”、“马路杀手”、“酒驾醉驾”等名词就被更多人熟知和谈论。山路十八弯,当导航说“今天你走过了所有弯路,自此人生尽是坦途”,脚下的油门刹那间都显得轻松;当你在陌生的路上错过了一次转弯,导航又温馨的提醒你“请在下一个合适的路口调头”,又何尝不是一种温暖的敬告?开车八年了,有过几次小的碰擦,好在都是“皮外伤”,有惊无险。车行路上,小心为妙,安全至上。愿所有司机朋友都能规范操作,谨慎驾驶,心气平和,知法守法,出入平安。人行世间,车在旅途。如果说自行车是童年的一个梦想和矜持,那摩托车就好比是青年的一场律动和勃发,而汽车就是中年的一份沉稳和责任。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我要说:开路难呀行路更难,当你手握方向盘,脚踏油门之时,切记:车只是我们代步的工具,当以平稳为唯一方向,以规则为唯一油门,以安全为唯一目的地。愿我的车时刻车胎有气,电瓶有电,油箱有油,爬坡有劲。愿自己爱车爱生活,爱出发也爱抵达,爱沿途的风景也爱这人间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