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本系列笔记是本人阅读各种中医著作的笔记,一些观点与现下通行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之间意见也不统一;所录方剂很多是有关医生的经验方,实际效果无法验证,切不可照搬照抄,否则后果自负。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想主要是看著作者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其合理之处,能否自圆其说,从而启发培养自身的中医思维,加深对中医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崇拜。
二、附子泻心汤
1、辩证:发热,心下痞,背恶寒(郭生白特别强调不是身恶寒)。
《伤寒论·170》: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2、处方:大黄10克,黄芩30克,黄连20克,炮附子(先煎)10克。
3、排异机制:附子扶阳,提高心脏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如果直接用下法,会加重心衰;三黄泻心汤祛邪,扶正祛邪并举。
三、生姜泻心汤
1、辩证:胃里有水气,嗳气,干噫食臭,雷鸣下利。
《伤寒论·172》: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仲景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切,人参三两,甘草四两炙,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
2、处方:生姜、干姜、黄芩、黄连、半夏、人参、大枣、甘草。
3、排异机制:帮助胃家向下排异。人参提高循环能力,增强胃的蠕动;半夏将血液中的毒素排到胃中,半夏与生姜降逆止呕,共同把胃里的东西送往结肠;黄芩、黄连、干姜减缓肠蠕动,黄芩、黄连,抑制发酵,清除结肠中的邪毒,减缓下利,干姜止泻;甘草、大枣,缓急。
四、半夏泻心汤
1、辩证:胃肠有水气,下利,心烦,呕逆。
《伤寒论·164》: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比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仲景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四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
2、处方:生姜泻心汤去生姜,干姜用量增加2倍。生姜的作用在胃,干姜的作用在肠。半夏泻心汤证的下利要比生姜泻心汤证严重。
3、排异机制:与生姜泻心汤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