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沃特尔翁的《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作者是媒介环境学的代表人物,另一个则是麦克卢汉,著有《理解媒介》这两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
西方红方法是传播学的方法,所以是从传播学的基础学科开始研究,比如语言学、符号学、生理学、心理学、修辞学等。
这篇文章,讲讲沃特尔翁在这本书中的研究结论:
1、语言的口语属性。
先有语言,后有文字。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
语言不等于文字。
语言是一种口语现象,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提醒人们注意“口语的首要地位”。
口语是一切交流的基础。他要人们克服把文字当成语言基本形态的顽固偏向,因为“文字既有用,又有缺陷和危险。”
2、语言的首要属性是语音。
语言的有声属性是压倒一切的。
在历史上数以万计的语言中,大约只有106种语言曾经不同程度地使用过文字或产生了文学,绝大多数的语言根本没有文字。现存的大约三千种语言,只有78种有文字。在我们今天每个人的语言里,还有大量没有文字的方言。
词语并非由字母或中文的偏旁部首组成,而是由音节组成。
为什么没有文字的荷马史诗能够流传至今,古人的记忆力真的那么厉害吗?答案:非也。哈佛大学米尔曼帕利教授的研究发现,原来长篇的史诗不用死记硬背,行吟诗人不是在写诗,而是在“编织诗歌”,数万行荷马史诗的编织,是靠全套的预制件,去拼装、组装而成。而这些预制件,包括套语、名号、程式、主题、场景等等。
所以说荷马史诗是靠一些预制的片语编织和拼凑,荷马不是一个创新的诗人,而是一个装配线上的工人。
结论是:按照荷马史诗编织的口语更容易被人们传播。讲到这里,建议你再结合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他也给出了什么样的语言更加容易传播。比如:有节奏的、简单的、重复的等等。
3、语言本身是一种听觉现象。
名字为什么要听觉词语,还因为“名”本身就是为听觉而生的,不是视觉的。古人并不识字,他们也没有语言,但是荷马史诗能够流传,主要就是靠听觉完成。沃特尔翁说:语言根植于口语之中,文字却永远把语词禁锢在一个视觉领域。
4、广告是口语文化,而不是书面语。
口语更容易传播,传播成本更低;而书面语传播更难,则传播成本更高。
书面语言只属于眼睛,口语属于眼睛、耳朵和嘴巴。
从语言学上来说,语言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听、说、读、写。
书面语言的传播方式只在于读和写,只有口语才能同时发动听、说、读、写四大传播方式,所有书面语言的广告价值远远低于口语。
5、口语套语更容易传播
口语套话是记忆过程,是记忆方式,也是知识的储存方式。
口语套话更能被记住!
口语套话能储存知识!
沃特尔翁给了口语套话热情的赞扬:套话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有助于记忆。套话是固定词组,容易口耳相传。套话在口语文化里不是偶尔发生的现象,套话纷至沓来,不断涌现,构成思想的实质。
总结:口语套语、俗语、谚语更容易传播,广告语就是口语,也必须是口语。口语是能够跨越时间而被人们朗诵记住的语言。口语更容易传播,它能够同时调动人们的听说读写四个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