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中)
答聂文蔚
【一七八】喜有知己明苦衷
春间远劳迂途,枉顾问证,惓惓此情,何可当也!已期二三同志,更处静地,扳留旬日,少效其鄙见,以求切劘之益;而公期俗绊,势有不能,别去极怏怏如有所失。忽承笺惠,反复千余言,读之无甚浣慰。中间推许太过,盖亦奖掖之盛心,而规砺真切,思欲纳之于贤圣之域,又托诸崇一以致其勤勤恳恳之怀,此非深交笃爱何以及是;知感知愧,且惧其无以堪之也。虽然,仆亦何敢不自鞭勉,而徒以感愧辞让为乎哉!其谓「思、孟、周、程无意相遭于千载之下,与其尽信于天下,不若真信于一人;道固自在,学亦自在,天下信之不为多,一人信之不为少」者,斯固君子「不见是而无闷」之心,岂世之谫谫屑屑者知足以及之乎!乃仆之情,则有大不得已者存乎其间,而非以计人之信与不信也。
[译文]
劳烦你春天自远方绕道光临寒舍,不知疲倦地问辩求证,此等真情我何以承担?本已经约好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选一处安静的地方,住上十来日,探讨一下我的观点,以便在彼此切磋中有所裨益,但是你公务繁忙,不能久留,我心中怅然若失。突然收到你的来信,前后数千言,我读后心中甚感欣慰。信中对我的过奖之处,是对我的一片提携鼓舞之情,其中的真切砥砺,令我感动,希望我能够步入圣贤的行列,你又委托欧阳德转达对我的诚恳的关怀之情,要不是深交厚爱的人,又怎能如此!我既感动又愧疚,担心辜负你的盛意。虽然如此,我怎敢不更加鞭策自己,而仅仅感愧谦让!你说,”子思、孟子、周敦颐、程颢不会期望能够传名千载,与其被天下人都相信,不若真信于一人。道固自在,学亦自在,天下信之不为多,一人信之不为少”,这固然是君子“不见是而无闷”的心胸,但这岂是世上那些体认浅薄的人所谓的知足常乐所能明白的呢?对我来说,心中有很多迫不得已的苦衷,并非要计较别人到底信还是不信。
释疑:
此节是《答聂文蔚书》的首段,交代了写这封书信的原因,此段的大部分是礼节上的客套话,尽管是客套话,但也流淌着笔者的真情实意,见其信如见其人,阳明先生谦逊儒雅的君子之风跃然纸上。
这里,先生与其说是在表明自己的真实心迹,倒不如说是在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世上那么多人都不信我的学说,所以,我不在乎大多数人的泛泛而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大多数人的不理解时,相信很多人也都会如此为自己辩解,以求自我释怀。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道固自在,学亦自在,大道永恒存在,真学也在人间存在。天下都信不算多,一人信不算少,这才是君子,“不见是而无闷”“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心,即使没有人知道,我也不郁闷。
我要给你好好回信,不再想人们信与不信这件事了,我就以“道固自在,学亦自在”这种担当精神来论圣学。
批注:
①聂文蔚。即聂豹,字文蔚,号双江(一四八七至一五六三),永丰(江西)入。历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为辅臣所恶而入狱。逾年得出。寻任兵部尚书,以边功加至太子少傅。卒谥贞襄。阳明在越,先生以御史按闽过武林,欲渡江见之。人言力阻不听。一见大悦。阳明既殁,先生时官苏州,谓昔之未称门生者冀再见耳,今不可得矣。乃设位北面再拜,始称门生,以钱德洪、王畿为证。其学以主归寂以通天下之感,且有疑阳明之说,同门各致难端。其时阳明已揭致良知之教,然早年亦以收敛为主。故黄宗羲云:“其后学者有喜静厌动之弊,故以致良知救之。而日良知是未发之中,则犹之乎前说也。先生亦何背乎师门?”参看《明儒学案》卷十七(页八下至十七上)及《明史》卷二〇二。
②春间。《年谱》系聂书于嘉靖五年(一五二六)。是年阳明五十五岁,在越。《年谱》谓是年夏先生见阳明。别后致此书,施本、俞本均作“夏间”,未知孰是。又《年谱》谓南元善于嘉靖三年(一五二四)《续刻(传习录)》,收此书。则《年谱》系聂书之年与系南刻之年,必有一误。
③问证倦倦。日本诸本“问”作“间”,误。南本、施本无“证倦倦”三字、”已期”至“静地”十字。及“反复”至“无甚”九字,而“扳留”之上有“甚欲”·二字、“浣慰”之下有“可知”二字。
④扳留。即挽留。
⑤切捌。切磨也。
⑥怏怏。《全书》作“侠侠”,误。
⑦甚。三轮执斋疑应作“堪”。
⑧崇一。欧阳德。参看第一〇四条,注一。
⑨思、孟、周、程。思,子思,参看第四十二条,注一。周,即周敦颐,参看第一〇一条,注十四。
⑩不见是而无闷。《易经·乾卦·文言》曰:“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言隐世而无烦懣。
⑧谫。浅薄。
净心斋笔录
2023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