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之前在微信读书上偶然发现了这本书,首先被它的书名吸引了。大部分的书都是讲如何管理时间的,从没有想过与时间交朋友。粗略的阅读后发现有不少的感悟,可惜微信阅读将本书下架。之后又从网上寻找电子版再阅读。之前看有人评论说这是一本阅读十多次都不为过的书,我觉得一点都不夸张。以此慢慢记录自己的感悟。
内容
第一章标题为“醒悟”。首先讲解了自己与大脑之间的关系,其次讲解了关于“心智”的一些想法,最后通过自己切身经历来辅政自己的想法。自己再次阅读的时候依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重新省视自己与大脑的关系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大脑与自己“孰主孰从”的关系,通过文章内容的描述可以显而易见发现这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我们可以从每次我们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刺激)时第一时间做出的反应判断出自己与大脑的主从关系。如果是跟随自己的感觉,不经过大脑的思考而直接做出反应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被自己的大脑控制的。
回想以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打扫卫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总是会被自己的大脑所左右。每天吃过晚饭后花十几二十分钟收拾一下餐具扫个地啥的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这个时候大脑会告诉我,“你累了,要休息,那些可以晚些再做”。结果就会走到沙发旁,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机.....由于一直沉浸在电视节目中无法自拔,等幡然醒悟看时间时发现不早了,得上床休息了,这时再看还没有打扫的卫生,大脑又会告诉我“不早了,该睡觉了,明天再说吧”。以上的情况可以说是自己懒导致的,可是这懒的背后难道不是自己没有经过思考,放任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么?个人觉得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自己大脑的“主宰”的时候,才能有效的控制它来完成我们的任务。
我的感悟就是,我一定要当自己大脑的主人,自己掌控自己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过上轻松的生活。在前一章中提到“所有的任务都有时限”,时限的英文是“deadline”,直译为“死亡线”。想想如果这个任务没有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就得去死是不是有点害怕呢?所以自己要能控制自己的大脑,说白了就是做事要经过思考,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选择,这就跟文章中第二部分提到的“心智”有紧密联系了。
插一句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 弗兰克说过:“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 everything can be taken from a man but one thing: 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 -- to choose one's attitude in any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 to choose one's own way."
-- Viktor Emil Frankl,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心智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关于“心智”的内容,并通过自身的经历进行阐述,让其更加通俗易懂。对于“心智的开启”的定义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见解,或是常说的“开窍”,或是佛教禅宗的“顿悟”,抑或是现代心理学的术语“打破旧的格式塔,建立新的格式塔”等,但归根到底意思就是人对外界的事物的见解有了本质的提升。
书中说心智是可以培养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对同一件事做出不同的决定都会影响心智的成长。我自己觉得就是要好好积累经验,对于做的正确的部分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对于错误的部分我们要学会反思并加以利用。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变,也就是说心智达到更高的境界。总之就是要学习。
作者通过自己多年前学习编程和统计学等作为例子,讲述了这些当时看似无用的技术在今后的应用中得到的帮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面临一些新技术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学习?大部分人会反问自己——“这个学了有用么?好像没什么用!好的,那就不学了!”而只有那少部分的人会不管当下是否能用到都会认真学的,就跟作者一样。所以,每当机遇来临时,当初多学了知识的人总是比别人更“幸运”。这也是对“技多不压身”较好的解释了吧。所以,多学点知识,虽然有的现在看上去用不到,但谁能保证十年后你用不到呢?真到那个时候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还是抱怨现在的自己都取决于现在的决定,记住,让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脑做决定!
总结
大学毕业后就没怎么写过完成的文章,所以有点乱糟糟的,这也是一种退化。这本书能带给我很多激励,我会继续好好阅读,理解并学习。最后将书中的一些说法付诸行动,活成自己喜欢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