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以即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的是。
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今人把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
然心学对于“知行合一”的定义为:
知和行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因为“知”本身就是一种构建意义世界的行动(知是行的主意),所以起心动念都是行,“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既是行了,而“行”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落实和体现(行是知的功夫),所以这样的“行”也就等于是知的自然流溢。
举个例子,你在街上看见一个美女,觉得她美,这就是知,随即动了一念喜欢之心,这就是行,接着你碰见一个犀利哥,觉得他脏,这就是知,随即动了一念厌恶之心,这就是行。
见到美女,你自然心生欢喜,无需告诉自己应该去喜欢,这就是知行合一。你见到犀利哥,你自然心生厌恶,无需告诉自己应该去厌恶,这也是知行合一。
当然,王阳明说起心动念就是“行”,并不意味着“行”就只有起心动念。如果你从未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体现你的价值观,那就意味着你的意义世界不曾建立起来,而这样的“知”就是“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的。
如果你没有赋予你的存在和世界以自己认同的意义,你的行为就没有意义和目的,因而这样的“行”就是懵懵懂懂、任意去做”的。
简言之就是“知”就是内在的行动,行就是外化的观念。
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所以在王阳明的词典里,根本找不到一个没有行动的“知”。也找不到一个没有观念的“行”,这才是知和行的真实本质,也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正内涵。
“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传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