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儿病了。
感冒。
一直惦记着让我请假请假、休息休息。
天哪!还真考验人的。
不就是个感冒吗?哪里至于就要在家休息?不就是喉咙不舒服吗?坚持一不就好了?
初初听到孩子的要求,内心充满了评判与不满:这孩子怎么这样?老师说,所有的问题都带着礼物而来,这能有什么礼物?不就是折腾我吗?这点小事让我跟老师请假,老师该怎么看我呢?
回头看看萱,粉嘟嘟的脸,并不红。眉微微蹙着,睫毛紧闭着,看起来很虚弱,没有力气的样子。张开的口,终于没有把“坚持一下去上学”的话说出口。
好吧,那就请假吧。
情绪却无法安放。
找老师,老师告诫:
陷入对错,则迷失方向!
在感到无力之时,已将主动权交给外界!
在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如何把握主动权做一些事?
目标是什么?清晰吗?
目标不是很明确吗?萱生病了,我的目标不就是想让她尽快上学,不落下功课吗?那么我要做的,不就是要她好好休息、按时吃药、多喝热水吗?
没有目标,就没有了方向;怀疑孩子,为自己种下了一颗负面种子。带着负面的能量,无法懂得孩子,无法赢得孩子的信任,让我们的关系走向僵局,并且有可能延误孩子的病情。
而在情绪中的我,完全无法看清楚这些,评判、不信任孩子,在情绪状态中,看不到孩子,就觉得孩子是在给我找麻烦,在逃避学习。
再深刻的看看自己,原来,我是在担心孩子的病,打乱了自己正常的生活。
很多父母爱自己胜过爱孩子。
这句话初听到,我一定是不信的。但是结合我今天的经历,真的发现,我看似在为孩子的学业操心,实际上呢?担心自己的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多过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如果站在爱与尊重的角度,在事情发生,可以在没有情绪的情况下问自己:我可以给孩子一些怎样的关爱与支持?孩子需要我做什么?我能做到什么更多的能支持到孩子?
感谢亲爱的小萱,连生病,都在送给我一份大礼;
感谢亲爱的老师,“有你在我身边,让我感到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