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简史》第十八课

讲师:简书伯乐 \color{blue}{啄木鸟的卓}老师

秦汉文学概说

秦汉历史

(公元221年-公元220年)从秦灭六国开始,到曹丕代汉结束。


  •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称始皇帝开始,到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15年时间,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

    • 政治制度改革:建立郡县制,同时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
    • 焚书坑儒造成了文化的损失,流传的文学作品太少,只有李斯值得一提。
  • 西汉
    从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开始,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结束。

    • 西汉初年(前206年-前141年)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轻徭薄赋、无为而治(史称文景之治)。这一时期由于需要犒赏有功之臣,于是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现象。这些原因导致这一时期的思想比较活跃,各种学说盛行。纵横家尤其活跃,由此出现了纵横之风的散文、辞赋。
    • 西汉全盛时期(前140年-前49年)
      这一时期汉朝国力强盛,空前强大。汉武帝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国力的强盛,也让这一时期的文学充满了盛世豪情。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司马迁。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文人集团。初期的时候,文人还大多在各个藩国活动,随着削藩的深入,文人渐渐地都集中到了中央。此时还出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指导思想上,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且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于是董仲舒这一派的儒术占了主流,这种儒术讲究的是天人感应的学说。这一时期的抒情诗歌落入低谷,同时官方采集的乐府诗兴起。
    • 西汉后期(前48年-25年)
      这一时期,儒学深入人心,儒生得到重用。董仲舒式的散文主导文坛。古文经学和复古之风兴起。这一时期的辞赋进入到了模拟期,以扬雄为代表。
  • 新朝
    公元9年——公元23年。王莽篡汉。

  • 东汉
    从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国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结束。
    但是因为东汉末年(从公元189年,汉献帝刘协在位开始)实际上是群雄纷争的乱世,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通常是划分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不算在秦汉文学。

    • 东汉前期(25年-105年)
      今文经学蜕变成谶纬神学。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文学家班固,他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
    • 东汉后期(106年-189年)
      这一时期朝廷腐败,宦官外戚轮番执政,这导致朝廷内乱,社会动荡,国势由此衰微,民不聊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此时,有识之士出现,通过评论具体人物抨击朝廷,蔑视权贵。表现出高尚的节气,以党人为代表。这一时期的文人重新开始了自我的审视,从开始的依附王权到后来又拉开了与王权的距离,文学开始回归自我,由此产生了更多抒发个人的情感小赋。同时文人的五言诗也兴起。

汉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1. 楚声由楚地向全国扩展,忧国忧民、慷慨悲歌的楚辞传统得到发扬,成为汉代文学的主要精神,骚体成为重要的文学形式。
  2. 文术由藩国向宫廷集中,文学之士也由藩国向宫廷集中,文学逐步成为“润色鸿业”、娱乐宫廷的重要工具。
  3. 文学的发展与儒学的变迁关系密切。
  4. 由散趋骈,骈偶化的倾向日益明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