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二十四)
2022年4月13日
第八章 现代哲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一节 詹姆斯的类型观
威廉.詹姆斯认为在哲学中也存在两种类型:理性主义(唯理智论)和经验主义(感觉论)。作者在总结了詹姆斯关于两种类型的性质后,认为柔性的和唯实论有共同之处的,刚性的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唯名论,而他关于哲学史上“气质冲突”包括共相的论争。作者因此有理由认为柔性的属于内倾而刚性的属于外倾。一个人在实体性与具体思维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可以产生气质问题,这种偏好具体思维并赋予其以实体性的气质,可依据感觉制约的表象占据优势而获得辨别。积极的统觉是从主观的意志活动产生出来的,旨在根据某种给定的观念的意象来组织这次表象。在气质里,客体是重点,客体是被移情的对象,以一种准独立的状态存在于主体的观念世界中。气质是外倾的,因外倾型思维是具体的,自身不具有稳固性,被移情的客体具有稳固性,所以詹姆斯称其为“刚性的”,对于持抽象立场的人来说,抽象观念取代了感觉所制约的表象在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接着作者说到如同心灵本身一样,人类的心理一开始并不是一块白板。虽然不具备具体内容,但由于遗传与预构的功能配置,其潜在的内容是先天就有的,所以说即便心灵最自由活跃的幻想,也只能在预构的范型内以及这些原初意象中保持着固定的状态。各民族广泛的神话故事有着相似的主题也说明了这一点。
缺失具体内容的“非表现的”原始意象同样支配着抽象思维,客体因移情而对思维有了决定性作用,客体因而表现不活跃。若客体未被移情,主体会聚集起来遭到拒斥的能量,主体被无意识地移情,原始意象以非表现的形式作用于思维过程(缺少内容,只具有活跃的功能的可能性),将经验的材料引入充实自己,通过事实(材料)来表现自己而不是表现事实本身,只可能依照那些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的具体的观念来构造材料,因为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是无意识的模式,所以只有在产品制作出来后才能获得他用于形构材料的观念。经验主义者只关注个别客体,且只是个别客体的行为。抽象思维者主要关注客体间的相似关系,对其个别性视而不见。经验主义者越移情于客体,就越能辨识其特殊性,也就越不能洞见他与客体之间的相似性。
具体思维者认识客体间的相似性的进程相当缓慢,移情具有流动性的特征,抽象思维者能很快认识到相似性,用一般性特征取代个别的客体,凭思想活动形构经验材料,也受原始意象的影响。客体对思维造成影响的强烈程度与它铭刻于观念意象上的客体特征的深刻性成正比,而客体对精神产生的作用的大小与原初观念刻写在经验上的印痕的深刻程度成反比。
专家们对客体赋予过度的重要性而导致某些理论的过度偏爱,即便只能在小范围内适用,如“脑神话”。现今的科学态度是具体性的经验性的,事实也就更加重要,这种朝向具体化的转折是晚近的发展和启蒙时代的残留物,导致了由巨大数量的经验材料积累造成的混乱。
作者总结出詹姆斯用“柔性的”和“刚性的”两词恰好反映了他骨子里的偏见,但对这两种类型的刻画却与作者的内倾型与外倾型一致。
第二节 詹姆斯类型观点中持有的对立范畴
一:理性主义对经验主义
历史的和哲学的观点把“观念主义的”等同于“理性主义的”,把理性看做绝对的观念。现代哲学家则将它描述成一种机能,本能冲动,意向,甚至情感或方法。
作者综合立普斯,鲍得温,叔本华,杰鲁萨伦等人的观点,认为理性是一种对合理的明确的态度拥有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促使我们能够根据客观的价值来思维、感知和行动的能力。
冯特说理性是理智功能的集合,“理智”是旧式机能心理学留下来的概念。经过心理学的方法修正,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个“理智”概念还是很有价值的。
以上为外倾型,在内倾型眼中,这些基本的概念将受自己统辖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囊括在内(外倾型中基本心理过程才最重要),经验论者对“理性概念”以及先天观念一无所知,过分强调了客体,客体被迫成为一种主动力量去进行观察以及从事复杂的推论。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性概念成为次要因素,对集群服务。
对内倾型来说,概念运用自身的内在优势,将自己变为主动力量,借以捕捉并形构经验材料。外倾型则认为力量是随意的选择或是不成熟的,一般化的归纳其本身受到限定的经验材料所导致的。内倾型有时会因将经验主义当成指导原则而受指责。外倾型无意识中将观念投射被客体,所以只有在经验积累和比较时才能触及观念,在如何触及观念这一层面上,内倾型凭借的是自己的无意识的观念来形构材料,外倾斜则借助于包含它自身无意识投射的材料的导引。
理性主义兼具经验主义与观念主义的双重特性。
二:唯理智论对感觉论
感觉论是极端的经验主义,认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其态度完全取决于感觉的客体,唯理智论把主要的决定性价值赋予理智,或者说赋予概念层次的认识,经验主义者也可以持唯理智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