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学习第1291天印证班学习第361天《孟子》学习第25天(第一大组)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dān)食壶浆①,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学习践行印证传播圣贤文化,知行合一。
齐国攻打燕国时仅仅用了50来天就大获全胜,有人劝导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劝导要占领燕国。一个拥有万辆兵乘的国家攻打同样拥有万辆兵乘的大国,用时之短,光靠人力是不行的。
孟子回答说:“是否占领它听老百姓的民声,如果老百姓喜欢就占领它,周武王就是这样做的。如果占领它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去占领它,周文王便是如此。”老百姓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装满酒来欢迎你,大我也要想一下老百姓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是想摆脱水深火热的日子。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他们的水更深了,火更热了,那么他们也会转而求其他的出路最终还是会被颠覆。
我们针对某件事做与不做的标准是,老百姓觉得好不好,好便去做,不会就不去做。同样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标准。
通过今天这篇原文的学习,让我感受到考虑他人感受的重要性。刚和一位家人沟通完毕,对方找到我诉说了刚和另一位家人沟通的感受。无疑原因是自己的感受没有被考虑到,说了一句,别人的需求重要,那我的感受就不重要了?很在理的一句话,却给到了我智慧的启发,就这个点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沟通,当然事情已然发生,不去评判是非对错,只是针对我们共同的提升点掰开了揉碎了,让对方感受到我的真诚与用心。最终以快乐与我分享让彼此快乐加倍、不高兴的事与我倾诉,让不高兴的情绪减半,圆满解决,进一步拓展了彼此的爱与包容性。
尊老爱老,关注老人,为老人送爱心,这是一份大爱更是一种慈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相信成娟老师用您心纯粹无私欲的大爱去温暖老人,爱满自溢,相信上天忠爱每一位善良的人,产生爱的回流。
聆听自己的点评责善音频,自从做点评责善志愿者服务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在准备做点评前10分钟左右,发现原文解读部分个人践行印证案例分享与主题不是很贴切,不能蒙混过关,在自己的良知上就说不过去,于是赶紧想办法,情急之下找到解决的办法,当一切准备好后,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惊人的吻合,比如每次确定的字数与之相匹配,按部就班让心安住于当下,踏踏实实带着一份觉知完成分享,最终收获最大的依然是自己,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笃定践行做印证,拿到做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