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人行道上,看到一只羽化的蝉。在高温的炙烤下,蝉的颜色有些发黄,像六分熟的样子。四周旁若无人,我捡起这只蝉,放到鼻尖周围闻了闻。也许被暴晒过久,蝉未有腐烂的气味,像一只干枯的标本。印象中,今年夏天的蝉叫声,比过往结束的早了些,也许与今年的高温有关。人的感受就不同了,气温越高,便觉得夏日越长。夏天是蛮孤独的一个季节,高温不宜出门,只得呆在空调房里,静待炎热快些过去。冬天太冷的日子,也同样不方便外出。如此一想,以后应在春秋两季多出门才是。
坐三站地铁,就可以到附近的图书馆。有次看到一对银发夫妇,在书架前躬身寻觅,试图从一众图书中找到想看的书。有些为二人担忧,因为中文区新书很少,旧书也是不知名的杂书具多。看着他们,浮想到自己到这般年岁时,会偏好哪一类书呢?试图从书里寻找些什么的心情,大概已经消散全无了吧。
书馆里,唯独日文区的书还不错。书架上,村上龙、三岛由纪夫、谷崎润一郎、太宰治等知名作家,很轻易就能发现其两三本代表作。从书的中间随便选几段,感受作者的语气,若像听中意的人讲话那般,看得进作者的文字,便有信心在借阅后读完整本。
🔖《痴人之爱》— 谷崎润一郎
读《痴人之爱》,有种中学时读言情小说的快感(其实没怎么读过言情小说,总是看别人读得很痴迷)。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事,一个名叫让治的男人,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名叫娜奥密的少女。因为对方比自己小很多,且家庭条件不好,让治便产生了收养她的私心。与其说收养,说“养成”更贴切些。从同居那天起,他便依照自己对女人的幻想,来培养娜奥密。
直到有一天,让治发现娜奥密和多个男人私交后,将她赶出自己的住所。让治以为生活会就此清静下来,但娜奥密离开后,他却又开始无法自拔地想她,生活陷入到更深的空虚中。最终,让治妥协了,他接受了娜奥密一边和别的男人好,一边留在自己身边。如他在结尾说:“我了解自己,如果生气,会输的更惨。”让治被强烈的爱慕和极度的卑微折磨着,为此而苦,也凭此而生。作者没有对书里的人物进行价值评判,相信共情能力不差的读者,也不会果断地说出谁对谁错。
🔖《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
读《潮骚》时,虽也感受到人性的幽暗,但故事仍是围绕爱展开的。相比之下,《金阁寺》对人性幽暗的描述,说露骨也不为过。小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来,1950年7月2日,有着720多年历史的金阁寺,被大火毁于一旦。凶手是这座寺庙的一名僧徒,被抓后,这名僧徒交待放火的原因,是因为嫉妒金阁的”美“。
这是一本过于私人化的小说,写了一个内心荒凉、觉得一切乏味的人,想要去毁灭些什么的故事。被主角视作“美”的金阁寺,时刻反衬着他内心的“暗”。某天,他意识到俘获他的不是黑暗,是对于美的无穷探索。如书里说:“也许只要对美进行极致的刨根问底式的探求,人就会不知不觉地撞上这世界上最黑暗的思想。”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并不轻松,甚至可能会因为与主角共情,让自己变得低落起来。
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莫过于结尾了。主角放火烧了金阁后,一人朝山顶忘我地跑去,看着袅袅浓烟中的金阁,他心里浮现出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我想要活下去。”这一句话,将整本小说的幽暗一扫耳光,颇有些涅槃重生的意味。对主角来说,他心里那个宏大的东西倒下了,不用再回去面对讨厌的老和尚,可以就此放下母亲的期待。他的人生,再没有一刻比现在更自由。毁灭,对他而言,也是新生。
🗳️ 周末见到了很喜欢的青年作家。谈到写作时,他说自己每天只写五百字左右,有时,一两个小时仅能写出一两句。有耐心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