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最近很苦恼,自己作为家长明明很负责任:陪女儿写作业,给女儿买练习题,每天让女儿背诵范文……她说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都用尽了,可是女儿在学校的表现平平,虽然孩子中等的表现并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自己却很委屈,自己这么辛苦的付出,为什么女儿的进步却如此缓慢?她问我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试一试……我告诉朋友必须加强孩子的课外阅读。朋友却连连摇头说:“我和女儿这么辛苦,女儿的学习也就中等水平,如果只让她看课外书,她倒是愿意,成绩出现浮动可怎么办?”她的担心恰恰是大多数家长焦虑的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看课外书不如做一份试卷,甚至一道一道弄清楚错题原因有效率。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分析一下孩子遇到的问题,就知道孩子在学习中缺乏的是哪方面的指导了。我问朋友:“孩子做题速度是不是有点慢?”她马上附和:“太慢了,数学题念两三次才动笔,语文阅读理解念一次根本不知道讲了啥?气死人,孩子不过脑子,态度极其不端正。”她连连抱怨。我反问她:“你为什么觉得孩子做题做得慢是态度问题而不是不会呢?”“题又不太难,她不至于那么笨吧!”她气呼呼地说。“其实孩子笨也不是真的笨,只是你以大人的视角去看待学习,才出现了偏差。你用大人的智商去衡量孩子的智商,这样可不公平。”我笑答。朋友表示愿闻其详。
我们都知道,小学的知识都是基础知识,理论上来讲确实难度不那么大。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孩子学不好一定是态度问题;同时,还有很多人认为既然不太难,那只要多练习就可以了,于是陷入题海战术;还有一些家长则会偏重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跟着老师完成作业就好……其实,这些做法都有失偏颇。小学低段学习习惯的养成确实很重要,但是,孩子愿意去实践好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好习惯需要理论加持,也就是通过大量大人言传身教以及课外阅读明白习惯的重要性。以至于孩子愿意克服自己的惰性去养成好习惯,此其一。其二,小学阶段,孩子学习的底色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之上,孩子的大脑因为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而建立起脑神经思维的链接。孩子读得书阅多,脑链接越多,理解力便越好。而没有阅读加持的孩子,在读第一遍篇文章时,刚刚才能解决认字问题,短文的意思他压根儿就顾不上去理解,无法行成无意识阅读。也就是说,真正的会阅读是指:孩子已经忽略了文字,能透过文字去理解一篇文章的脉络,内容,情节……他的着眼点在故事本身,而不是文字。所以,小学家长一定要注意,阅读永远是解决孩子各科学习的万能钥匙。
当然,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是一个问题。开始的时候,以睡前故事当开胃菜,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书籍的选择可以从绘本到漫画书以至于比较长的故事。长一点的故事,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读,这样读书氛围感会好一些。试想一下,母子依偎着,捧着一本书,一边读一边笑逐颜开,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同时,在亲子共读时,妈妈一定要及时的鼓励孩子和自己的互动,并且可以根据课文引发很多的贴近生活的话题讨论。这样的话,孩子阅读过的书目就是活的,在现实生活中能高度匹配乃至可以生成小的智慧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大大的兴趣,就不必再由家长陪读了,阅读将成为孩子生活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只是简单的向朋友做了介绍,她便迫不及待想要去试一试。我想,朋友一定也会爱上读书的---腹有诗书,生活才不会一团乱麻。书中自有解决问题之道,多读书,多读自己意识之外的书,收获一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