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陪女儿去了一处滑雪场。女儿特别兴奋。因为女儿毕竟学习过一年的轮滑课,所以,身体平衡能力不错,再加之今年的冬奥会开办在即,运动场上的健儿们对孩子们来说,那可是要模仿的偶像。我们买好票后,女儿直奔斜度滑坡项目。她告诉我其他的项目只是单纯的玩乐,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到了滑雪场地,刚开始和以前一样,每次由我负责上上下下抬滑雪板,女儿因为一边要拿滑雪手杖一边爬雪坡,所以,腾不出手自己拿滑雪板。玩儿了几次后,当女儿看到一个小弟弟每次都自己用胳肢窝抱着滑雪板自己上下,于是也决定不劳烦我再帮忙,看着女儿的一个人忙上忙下不亦乐乎的模样,能让人深切的体会到,如果是孩子自己愿意做的喜欢的事儿,即使有困难,她也可以在别人的示范或者鼓励下,独自克服困难,去实践。暂时休息下来的我终于也可以做一名悠闲的陪伴者,欣赏者,而不是和孩子腻在一起,让她总是觉得自由是别人给机会创造的!
坡道滑雪特别有意思,能从每一个滑雪者对待挑战的不同神态和样子当中,读到他们行为背后的做事逻辑。有一些初高中生样子的孩子们,他们看似桀骜不驯,根本不把滑雪技巧放在眼里,看着滑雪赛道不算太长,所以凭着一股冲劲横冲直撞地向下冲。往往只能维持十来米的距离,滑道后半段,就是他们摔跤,转圈,打滑的“精彩”表演。但毕竟年轻如他们,他们不怕困难,反反复复几次,也就能摸索初出一些经验出来,慢慢地便滑的好了,但是,掌握了技巧的他们却又反过来觉得这个项目的挑战性同时也失去了,反而索然无味的很快放弃了夯实自己的技艺。和女儿差不多大的十岁左右的孩子也不少,这些孩子一开始对坡道是有恐惧感的,他们需要大人在一开始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往往是坡道上留一个鼓励的大人,坡道下面再等待一个大人,这样孩子才感觉有安全感,才肯去尝试,一旦他们尝试成功,便乐此不疲得一直玩下去,其他的项目在他们眼中就变得没意思了。因此,他们玩儿的时间最长,直到把自己精力耗尽。
对于再小一点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鼓励。父母越是有耐心,孩子越容易很快学会独立滑雪的技巧。相反,有一个男孩儿的妈妈,在孩子刚站在坡道高处的时候,就以一句:“上次你不是已经学会了吗?没事儿,要勇敢些。”给了孩子一个高起点。接着她就开始去催促孩子并推孩子,谁知孩子反而畏首畏尾一直看妈妈。可是,这位妈妈很明显一点耐心都没有,她自己站着不动,反而开始笑话孩子:“这么多小朋友滑的都很好,你快点滑吧。不然浪费钱!”那个男孩儿看着妈妈不耐烦的眼神,始终不能鼓起勇气往下滑。孩子越是这样,妈妈越是没有耐心,趁孩子不注意,这位妈妈一把就把孩子推下坡道,孩子因为心理原因,本能滑了一半路程,就摔倒了。不过,这一推,孩子好像克服了自己从高点往下的恐惧,所以也开始配合母亲推他,但是,每每接触到妈妈不耐烦的否定的眼神,男孩儿就不能控制自己,连着摔了三四跤。于是那位妈妈下定论说了一句:“你今天状态不对,别滑了,再滑也滑不好。”果不其然,尽管小男孩儿一直坚持努力想克服自己的心理阴影,但是每次接触了妈妈冰冷的眼神后,他就变得更胆怯了,那位妈妈于是再没有耐心:“都说你今天成功不了了,走吧,你在这不嫌丢人啊,要滑赶快滑呀……”好好的一次玩儿耍,硬是上纲上线让孩子感觉比做一份试卷都懊丧!其中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很多家长在说孩子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拉上大众,好像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看看,这可是你自己在丢人,不关我的事儿。这一点会让孩子很奔溃,心理创伤可能比自己很糟更让人难受。他会觉得不仅家长,所有人都和家长是同盟,都在否定他,这是最让人无力的憋闷。
如果父母真的不会用很多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去否定孩子,只要看到一点闪光点就鼓励孩子。这样远比说教和错误的指点更让孩子感觉良好。